美国《纽约时报》:Z世代后悔用社交媒体了?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悔恨的Z世代 社交媒体是个好发明吗?衡量某产品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算算有多少人希望“它从未出现过”。香烟、赌博……那些有成瘾性的事物,尽管能带来一时欢愉,但也给人留下了无穷悔恨。
社交媒体扩张速度史无前例
一切不成瘾的产品鲜少能让人产生这种又爱又恨的情绪。如果真的不喜欢,不用就好了。但社交媒体呢?它们的市场扩张速度史无前例。从早期的聊天室到红极一时的脸书,截至2020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已超半数人口。即使讨厌社交媒体,人们也往往难以回避,毕竟一旦弃用,就意味着与信息的全面脱轨,尤其对青少年来说难以忍受——几乎全美青少年都是社交媒体重度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5小时。
Z世代究竟如何看待社交媒体?认为它像香烟一样,让71%的烟民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后悔吗?最近,研究人员对全美1006名Z世代(1997年-2012年出生的人)展开研究,了解其社交媒体使用情况。首先,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十分惊人。整体而言,超60%受访者每天至少使用4个小时,23%每天使用超过7个小时。其次,60%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对社会有负面影响,另有32%意见截然不同。52%受访者称,社交媒体给自己带来了帮助,29%认为它损害了自身利益。不过,对女性和少数群体来说,情况不尽相同。在占比37%的认为社交媒体存在负面影响的用户中,女性比男性占比更高,少数群体比其余人士更高。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年轻人伤害更为显著。
调查:半数人希望X从未出现
尽管更多人认为社交媒体利大于弊,我们仍无法忽视其作为一个消费性产品,对数百万计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它不仅造成恐惧症和社交攀比,更是失眠、抑郁、焦虑、自杀、厌食、性骚扰等危害的温床。任何其他产品,一旦能对超1成的青少年产生严重危害,就会面临一系列的政府禁令,但社交媒体却总能“幸免于难”。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用户是否希望社交平台和产品“从未出现过”。有5个产品比例相对较低:优兔(15%),网飞(17%),互联网(17%),通讯软件(19%)和智能手机(21%),可以看出,Z世代对互联网基本的交流、叙事和信息检索功能态度更积极。如果智能手机仅仅允许人们互发信息、看电影、搜索实用信息或趣味的视频,而不再利用推荐算法让用户刷手机上瘾,那么Z世代可能不会产生那么多悔恨情绪。但对于最令父母和孩子们担忧的几大社交平台,人们的态度则有很大不同。许多用户希望这类产品从未出现过:Instagram(34%),脸书(37%),Snapchat(43%),以及最大的重灾区X(50%)。
淡化社交媒体成瘾性
研究表明,Z世代意识到了社交媒体的持续性风险和成本,他们中大部分都想使用更为优质和安全的平台;许多人认为社交媒体平台不适合青少年使用。45%的Z世代称,自己“不会让孩子在高中前持有手机”;57%认为,父母应该在此之前限制孩子的手机使用。尽管仅有36%受访者反对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法令,也有69%支持通过法令,强制社交媒体企业开发未成年人专用的青少年模式。
这种跨越种族、性别、社会阶层的广泛共鸣对美国众议院有着重要意义。众议院正考虑起草《儿童网络安全法》,强制社交媒体淡化成瘾特征,要求企业为青少年提供不基于个性化算法推送的内容,并为青少年用户提供默认的安全访问选项。
诚然,作为交流平台,社交媒体必须遵守第一修正案的要求,众议院计划通过关注算法向青少年推荐的内容来确保这一点。但想象一下,如果超过1/3的年轻人一边希望社交媒体从未出现过,一边又忍不住每天用5个小时,该有多可怕?若果真如此,我们就会采取行动,使生产者确保其产品更安全,更难成瘾。社交媒体企业也应一视同仁:如果不能通过优化产品确保青少年安全,就该禁止青少年使用。(作者约纳森·海德特&威尔·约翰逊,魏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