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中大使罗德:没有比「对中接触」更合理的选择

美国前驻中大使罗德(Winston Lord)撰文表示,中美各个层级都应该保持沟通,如此有利于探讨彼此的红线和核心利益,「除『接触』政策外,没有其他更合理的选择」。(示意图/美联社资料照片)

中美陷入结构性紧张关系,美国前驻中大使罗德(Winston Lord)撰文表示,美中之间有着广泛且不可切断的经济联系,中美各个层级都应该保持沟通,如此有利于探讨彼此的红线和核心利益,「除『接触』政策外,没有其他更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双方可以且应该在某些全球性问题上合作。

罗德生于1937年,曾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助理国务卿等,于1971年陪同季辛吉秘访北京,并参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和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的会谈。他在1994年助理国务卿任内,因从严解释一个中国政策,反对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于夏威夷过夜,引起美国国会及舆论哗然。

大陆《环球时报》3日刊出罗德专文表示,就像冷战时期一样,我们必须为目前的中美关系确定一个底线,以避免两国发生直接冲突。因此,中美两国也需要建立「护栏」并进行军事交流,以防止发生误判和事故;中美各个层级都应该保持沟通,这样有利于探讨彼此的红线和核心利益。

但罗德也指出,现在的中美关系和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存在重大差异,譬如美中之间有着广泛且不可切断的经济联系,因此拜登政府对中美经济关系采取的是「去风险」而非「脱钩」;该原则也适用于学生、科学家、文化和媒体等非经济领域的两国交流,我们应该对此予以支持。

在美国国内,有一些人认为「对中接触」政策对美国是战略失败。对此,罗德驳斥道「恰恰相反」,因为无论从50年前还是现在看,除「接触」政策外,没有其他更合理的选择。透过「接触」政策,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给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带来了许多好处。

针对台湾议题,罗德认为,美国不应抛弃「战略模糊」政策,因为转向「战略明确」将摧毁半个世纪的一个中国政策,颠覆美国与北京的关系,并为台湾一些人采取挑衅行动「开绿灯」。

谈及拜登政府对中国加强科技出口限制,罗德强调,中美两国拥有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美国在保护敏感领域的同时,不应损害这些经济利益。由于供应链、第三国的参与、双重用途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所附带的不良影响,「小院高墙」政策将很难实施。

罗德表示,中美关系发生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显著且迅速地崛起,不仅成为地区大国,而且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成为全球大国。「这就产生了老牌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动态」。历史告诉了我们这种变化带来的复杂性,甚至有发生冲突的危险。

罗德重申,在两国关系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存在的挑战是透过沟通、交流、建立护栏和规则以避免无意或者有意的冲突。与此同时,除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之外,双方可以且应该在某些全球性问题上合作,包括气候变迁、全球健康和流行病、核问题及防扩散、全球经济,以及最前沿的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