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北极熊团”被全歼,击破他们防御的,竟是自己丢弃的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次战役,是一场损失很大、战果更大的经典战役,其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团队,打得嚣张的美国人从此不敢直视志愿军。

在东线战场,志愿军取得的最大战果,就是整建制地歼灭了美军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即美军步兵第7师31团,这是一支很有传统的老部队,是美军精锐中的精锐,火力相当强大。

以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想要一举吃掉它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关键时刻,一种美国人遗弃的武器,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了烧毁“北极熊”皮肉的熊熊烈火。

这是一种什么武器呢?

美军又为何会遗弃它呢?

美国是个仅有二百多年历史、而且以移民立国的国家。他既没有值得夸耀的传统文化,也没有能够继承的悠久历史,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民族精神,也没有什么价值观需要维护。

所以美国的军队,是真正只看利益、没有信仰的部队。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美国在面对比较顽强的对手时,总会显示出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

于是,美国人患上了“火力依赖症”,对于大威力的武器尤其痴迷,白磷弹这种大威力的武器,也就应运而生。

白磷这种物质,燃点低,燃烧猛烈,火焰温度高,在实验室中往往是放在水里保存的。

在化学家发现这种物质之时,从来没想过要将其用于战争。但是对于美国的军工科学家,却将其视为珍宝。在他们的多次实验之后,白磷弹横空出世。

这种武器点燃的火焰温度高,燃烧速度快,而且不易扑灭。在二战后期,美国就已经将白磷弹作为王牌,广泛地用于战争之中。

最先品尝到白磷弹威力的,是太平洋海岛上的日本部队。在攻击硫磺岛时,日军守将栗林忠道挖掘了规模庞大的洞穴系统,让美军的重炮失去了作用。

为了将躲藏在洞穴里的日军驱赶出来,美军大量使用了M15型白磷手榴弹。这种武器的爆炸半径为17米,也就是说,手榴弹炸响之后,17米范围内的东西或人,都会因为被粘上白磷而燃烧。

一旦使用,白磷弹产生的高温和浓烟,会让躲藏起来的日军生不如死。硫磺岛战役能在三十多天里结束,白磷弹功不可没。

二战结束后,美军手里仍然有超过580万枚的M15白磷手榴弹。这批已经失去用武之地的尖端武器,暂时只能在仓库里吃灰。

不过,美国人的眼睛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战争的契机,以便让自己的军工机器重新开足马力。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还比较遵守战争规则,在武器上刻意维持着双方的平衡。但是事实证明,在武器相同、甚至略微吃亏的情况下,美军根本打不过朝鲜军队。

还不等中国军队出手,他们就险些被赶下了大海。于是,美军迅速调来了一大批先进武器,用以反击朝鲜人民军。

而M15白磷手榴弹也趁机重出江湖,成了朝鲜战场上的大杀器。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白磷弹的受害者。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0年11月27日,朝鲜战场的第二次战役正在胶着。志愿军的第27军80、81师两个师接到命令,歼灭已经孤军深入的北极熊团。

这一战开打之前,志愿军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后勤补给不畅,导致部队已经断粮很久。

而且,朝鲜也遭遇了罕见的寒流,战士们穿着薄棉衣,在接近零下30度的环境中蹲守了好几天,不少的战士都冻伤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付美国的精锐之师,能行吗?

但是,上级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这就是志愿军的品质。两个师共4个主力团,在同一时间向敌人的两个主力阵地发动了猛攻。

由于兵力占优,战术得当,志愿军让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凭借武器方面的优势,敌人并未溃败,防御形势还算好。

不过,随着美军伤亡的加大,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有些害怕了。按照美军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一支部队的损失超过30%,士兵就有可能哗变。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在慢慢地接近了。

志愿军的攻势,一直持续到了29日凌晨。麦克莱恩此时感觉,自己的防御面太大,因此决定放弃内洞峙阵地,把部队全集结到新兴里,争取再撑一阵。一旦己方的增援到来,自己就可以趁势反击。

但是,由于战场的情况混乱,撤退的命令并没有传达到所有的连排作战单位,指挥员也没有做好撤退方案。其结果就是,前面的部队正打得心惊肉跳之际,突然有人听到一阵马达声响。他们一回头,只看到了一串车灯渐行渐远。

阵地上的美军还算有些职业素养,他们没有立即溃散,而是赶紧去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他们发现,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本就军心不稳的美国人,立刻感觉自己被出卖了。他们觉得,既然其他部队都已经撤退了,那自己还留下来干嘛?于是,这些美军一哄而散,彻底放弃了阵地。

志愿军正在进攻,突然对面的阵地没了动静,这让战士们十分奇怪。几个胆大的志愿军过去看了一眼,发现美军的阵地已经是“人去楼空”了!战士们立刻冲上美军阵地,开始整理战利品。

很快,美军遗弃的罐头、巧克力、饼干、肉干,就被战士们扫荡一空。他们已经饿了好几天,后面还要继续进攻。为了尽快补充体力,他们必须尽快吃些东西。

部队的指导员,此时赶了过来,清点敌人遗留下来的物资。按照美军的一贯传统,所有拿不走的东西都会炸毁。

但是现在看来,至少在内洞峙的敌人走得仓促,大量的军用物资既没有带走,也没有销毁。这会不会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呢?指导员仔细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任何的可疑情况。于是,他放下心来,命令战士们赶紧补充。

如此大量的战利品,可是志愿军自参战以来,数量最大的。战士们一边吃着美国人留下的高热量食品,一边将枪支弹药往自己的身上挂。

美国的枪械和弹药,志愿军很熟悉,但是几十个写着M15字样箱子,他们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战士们找来撬杠,把箱子一一打开,发现是一枚枚崭新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不同于战士们通常使用的木柄手榴弹,它更像一个铁筒子,上面有拉环。说它像手雷,但是上面并没有一般手雷的瓜棱。

战士们纷纷猜测这东西到底是啥,其中的一个人认为说半天也没用,用一下就清楚了。

他拉开手榴弹的保险环,用尽全力扔了出去。结果,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周边十几米的范围内发出了强烈的闪光,而且所到之处,都燃起了白色的火焰,久久没有熄灭。

志愿军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士,一看就明白这个东西的威力有多大。他们兴奋异常,都觉得这回捡到宝了。

他们将这些手榴弹全都运了回去,分发给其他的战士,准备再次遇到攻坚战时,就用这个东西烧美国佬!同时,他们还提醒战友们,这东西威力太大,用的时候尽量往远处扔。

内洞峙的战斗解决了,但新兴里的战斗却更加激烈了。敌人收缩防御后,确实力量大增,让我军的攻击部队一时没有办法。

但关键时刻,在内洞峙进攻的部队赶了过来,而且还带来了大量刚刚缴获的美式装备。这一下,志愿军的进攻可以说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瞬间让美国人难以招架了。

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听着前方越来越猛烈的炮火声,以为是志愿军的补给到了,内心受到了极大地震撼。

正慌乱间,一颗迫击炮弹击中了北极熊团指挥所,麦克莱恩当场毙命!而炸死他的炮弹,在几个小时前还被安稳地装在美军的弹药箱里。

接替麦克莱恩的,是费斯中校。他早已看到自己久守必失,于是赶紧下令,所有部队向南突围。如果美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应该就是从南部过来。如果他带着部队迎过去,应该还有一线生机。

此时,底下的军官向他报告,全团还能统计上来的人,剩下了一千三四百人左右,但其中有七百名是无法战斗的伤员。

费斯虽然一时头大,但是好在美国人的载具多。他马上下令,所有人上车,火速撤离。

美军为了体现所谓的人道主义,将撤退的车队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装甲车,运载着一部分战斗员开路;中间是卡车,除了运兵之外,还运载所有的伤员;最后一段,又是装甲车,负责断后。

志愿军虽然占据人数和地形的优势,但是手里的反坦克武器少得可怜,奈何装甲车不得。但如果拦不住装甲车,以敌人的速度,我军将很难拦住他们。真要是这样,全歼北极熊团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了。

关键时刻,在朝鲜夺走了无数志愿军生命的严寒,终于站在了中国人一边。美军的机械化载具,在冰雪覆盖的土地上不断打滑,寸步难行。趁此机会,志愿军来了一阵急行军,终于在12月1日深夜追上,并且挡住了他们!

但是,反坦克武器缺乏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志愿军的子弹和手榴弹,对敌人的装甲车构不成威胁。

关键时刻,有的战士提出,要不用那些新缴获的手榴弹试试吧。上级点头同意之后,大量的M15白磷手榴弹被送了上来。

很快,美军的车队就在白磷手榴弹炽热的火焰下,被烧成了一个个火球。很多装甲车的车厢内,也被飞溅的白磷引燃,里边的美军大叫着跑出装甲车,成为了志愿军的活靶子。

那些伤员和坐在卡车上的士兵,身上都被引燃了,他们无论如何扑救也无法灭火,只能哀嚎着华为焦炭,场景极其恐怖。

美军的新团长费斯中校,在志愿军的第一轮攻击中已经丧生。失去了统一指挥的美军,变得非常混乱,每个人都是自顾不暇。

一部分比较幸运的美军,此时再无战心,举起双手表示投降。还有部分车辆逃出了战场,向南疾驰,但是半路上被已经提前埋伏好的志愿军悉数干掉。

战斗从深夜持续到凌晨,美军除了少数逃窜和三百多名投降的人之外,剩下的都被歼灭了。整场歼灭北极熊团的战斗,志愿军共歼灭敌人一千五百多人,打出了入朝以来的歼敌最高纪录。

白磷弹在中国人的手中,打出了远远超过美国人的效果。号称精锐的北极熊团,在1950年12月2日凌晨走到了自己的尽头。而且,他们还是死在了自己的武器之下。

多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美国人从“唯武器论”的大梦中醒过来。他们仍然觉得,优异的武器,最终会让他们取得胜利。

于是在第二次战役之后,美国人的新招层出不穷,不是派出数千架飞机进行“绞杀战”,就是在阵地前沿玩儿装甲集团冲锋。

在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中,还推出了让美国人自己都头皮发麻的“范弗里特弹药量”。但是不管他们用什么武器,最终都没能将志愿军打垮。

志愿军不但没垮,战场的情况还越来越好。随着“米格走廊”的建立和坑道系统的广泛使用,志愿军在补给和防御上的短板得以补齐。而苏联运来的反坦克武器,又让志愿军有了与敌人装甲集群叫板的实力。

战场的优势,已经开始向志愿军倾斜。毛主席更是放出豪言:“朝鲜战争,美国人想打多久,我们就奉陪多久。”

最终,还是美国人自己撑不下去了。经过了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之后,美国最为强硬的主战派被撤换,战争各方最终在1953年,签下了停战协议。

不过,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但是美国追求大威力武器的传统,却始终在没有任何犹豫地继续着。他们不断地投入资源,研发出了威力更大的白磷武器。

这种武器最终出现在了越南战场上,一片片的原始森林,在白磷弹的灼烧下成了一片白地,大量的无辜平民成为了这种武器的牺牲品。

然而最后,美军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从越南灰溜溜地撤军了。由此可见,至少在那个时代,战争的结局,仍然是人来决定的。

结语:

20世纪80年代,鉴于白磷弹的威力太大,最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号召下,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参与签订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白磷弹被禁止使用了。不过,此类的条约效力有限,一旦战争再临,白磷弹恐怕还要再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