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共管」下的国庆演说

(图/本报系资料照)

赖总统的国庆演说,让很多人松口气。虽然不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两国互不隶属」仍在,但不可否认,这篇演说对就职演说也做出修正,有新意也算有善意。虽然,这未必全是赖总统本意,甚至反映外交伙伴的期望,但若能善加因应,仍有助改善两岸关系。

其实,520后赖总统已多次修正就职演说立场。首先是「两国互不隶属」,就职演说用主权和国籍界定「两国互不隶属」,到6月接受时代杂志专访,赖总统强调他的互不隶属和蔡、马并无不同。此后赖总统总是将「互不隶属」放在蔡总统「四个坚持」的架构下,也不在有外宾场合谈「互不隶属」。

其次是历史观,就职演说用1624年做为台湾全球化开端,用1996年做为主权国家宣告,不少人称为台独史观。6月赖总统出席黄埔百年校庆,首次提到陆官学生踏上东征北伐剿共抗战的征途,战功彪炳。10月5日国庆晚会,强调中华民国至今屹立113年,把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纳入国家光辉历史。

值得注意者,520以来,美方也向赖政府释放一系列讯号。就职演说后,美国国务院不愿对「互不隶属」发表评论。1周后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麦考尔访台,提醒台湾,大陆有些红线不能跨越。7月下旬布林肯和王毅在永珍会面、8月下旬苏利文访问北京,这2次会面,美国国务院对于台海情势看似中立的表态。这段时间,对记者提问台海如何降温,国务院皆答「维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以当前台美关系的紧密,来自美方的期望,赖政府必须认真对待。

循此,国庆演说有两个重要改变,也要从台美关系理解。第一是「两国互不隶属」走出蔡式四个坚持的框架,和就职演说不同,新赖式「两国互不隶属」不谈主权和国籍,虽保留模糊性,但又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在国际上代表台湾」,似有意援引美国近年对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重新诠释。第二是两岸互动,不像就职演说疾呼威权扩张的威胁,国庆演说提到国际社会期许中国大陆发挥关键影响力,盼望两岸可共同因应全球挑战,这也和拜登政府「投资、竞争、合作」的基调一致。

日前一家外媒引述美国官员说法,赖政府已向外交伙伴通报国庆演说内容,提到赖总统将批评中共打压台湾制造混乱。后来,这篇报导已不见这段内容,国庆演说也没有这段批评。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从国庆日前,贺锦丽不愿对协防台湾表态,助理国务卿康达重申不支持台独,再对照国庆演说的内容,美国政府为避免台海爆发冲突所采取的行动,其用力之深恐怕已超过蔡政府时期,颇有回到扁政府时期「美陆共管台独」的感觉。

平心而论,大陆要对没有改变的「两国互不隶属」继续表达反对,又要对美国管控下台湾方面的相向而行采取正面回应,有一定的挑战。但若各方都能善加运用,也许能迈向三赢的理想情境。大陆可以增加非武力方式控管台独的工具、台湾可以有相对缓和的两岸关系,美国则可在台海和中国大陆累积互信,缓和两强的全球竞争,进而达成拜登政府「投资、竞争、合作」的目标。

然而,就算此刻达到上述理想,终究是脆弱的平衡。一方面赖政府在党内、立院都没有稳定多数,一方面大陆不希望川普上台,这些为美国扮演平衡者创造空间。要实现中长期稳定,还要两岸双方有更多的善意堆叠,回到宪法和《两岸条例》。此外,川普当选概率不低,会不会发生,又会如何冲击两岸关系,1个月后见真章。(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