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退役将军曾爆料:01年9-11事件后,美拟五年内推翻七国政府
2003年,随着总统萨达姆被捕,美国以“打击恐怖分子”为由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基本宣告胜利,萨达姆政权也随之瓦解。
然而,这看似理由正当的军事行动、大快人心的结局,其中竟暗藏着美国不为人知的野心与阴谋。
战争结束的多年以后,美国某位战功赫赫的退役将军,在聊到伊拉克战争时,曾直言:
美国的真实目的,是想在5年内推翻7个国家的政权,而伊拉克仅仅只是开始。
颠覆7个国家的政权谈何容易,但从美国人的口中说出,竟也并非完全荒谬。
那么,美国究竟成功与否?伊拉克战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罕为人知的内幕?!
9-11事件掀起反恐浪潮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两架客机在恐怖分子的挟持下,接连撞向纽约最宏伟的两座大楼。不但造就了数人死亡的惨剧,也点燃了美国人反恐的怒火与决心。
一时间,美国民众上下一心,据调查,共有90%的人支持对发动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进行武装打击。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被怀疑与恐怖组织“基地”暗中勾结、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
然而在进攻伊拉克的过程中,以消灭恐怖分子为目的发动战争的美国,却做出了比恐怖分子还要残暴的罪行。
由于彼时掌权的萨达姆实行独裁统治,又极其好战,伊拉克国内已经长期处在水深火热的艰难境况中。
于是小布什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令伊拉克人民认为,只要颠覆萨达姆政权,就能结束这连天的战火。
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却是愈发动荡的国内局势和上千吨贫铀弹、数以万吨计的炸弹轰击。
据统计,至少有二十万无辜百姓因此惨死,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同时,贫铀弹爆炸时产生的强烈辐射,令无数伊拉克人的基因严重受损,罹患癌症的概率是常人的600倍之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也随战争大幅下降,一时间伊拉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尽管萨达姆政权经此确实被顺利消灭,但美国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大动干戈,真的只是为了“打击恐怖分子”、“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之中”吗?
从美国退役四星上将韦斯利·坎内·克拉克与其下属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或许可以窥之一二。
这位前将军询问士兵:“你是否知道我们攻打伊拉克的原因?”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说出了一句惊人的事实:
他的意思是:反恐目的不过是个幌子,美国其实对中东地区早已虎视眈眈。
而结合真实情况来看,这句话是完全能被证实的。
吞天野心筑连天战乱
计划中的七个国家,无一例外均收到制裁。尽管美国的“雄伟宏图”并未完全成功,但多年来,这些国家一直受尽针对和影响。
例如叙利亚,它先在2004年被美国进行经济制裁,随后数年来国内局势始终动荡不安,多方武装势力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纷争不断,内战与矛盾使其经济停滞、民生艰苦。
无独有偶,位于北非的利比亚虽然依靠“洛比克空难”后提供的巨额赔偿,换取了短暂的安宁,但还是在2011年被美国推翻政权,由此陷入多年动荡。
至于伊朗和苏丹等国,虽然没有被直接入侵过,却也一直受到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制裁,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其他几个国家则被安上“支持恐怖组织”的罪名,躺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中,不是被强制派入军队进行“反恐行动”,就是受到明里暗里的针对,举步维艰。
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曾公开表明过“反美”的立场。
那么这些国家是否又真的如美国所说,曾包庇或支持恐怖分子、犯下“9-11事件”的滔天大罪呢?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202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检查了过去20年的将近两万份文件,均未发现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互相勾结的证据。而先前高达70%的民意所指,实则是纽约媒体多日渲染导致的结果。
显然,“反恐”只是美国政府发动武装袭击的名号。真正的恐怖分子究竟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9-11事件”后,美国有了充足的理由对中东地区进行军事打击。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名为“正义”的漫天炮火带走了无数生命,而那以“反恐”为由、随时可能会发动的战争,则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其他尚未遭打击的国家头顶,使它们人人自危。
有阴谋论称:“9-11恐怖袭击”是小布什政府自导自演,为的就是生生造出入侵中东的合理缘由。
虽然这个说法毫无证据佐证,也不合常理,但就结果来看,这种猜想的出现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美国真的从中获取不少好处,民众的情绪得到安抚,小布什的支持率也随之一路飙升。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遭遇无妄之灾的伊拉克人民痛苦的经历上。
时至今日,美国发动战争已轻车熟路,甚至有了一套逻辑严密的流程。
他们将自己的动机包装得正义非凡,以维护人权为幌子肆意践踏生命,为了在战争中谋取不义之财,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各种借口入侵别国、挑起战乱。
而颠覆7个国家政权的计划,也不过是美国吞天野心的冰山一角。他们藉由苦难来发动战争,再由战争铸就苦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达成自己的目的,俨然已是世界上最热衷战争的国家。
希望在未来,美国终有一天能幡然醒悟,“超级大国”注定成了触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唯有“百家争鸣”,才是未来国际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