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附屬角色 鄭如晴:我不只是張鈞甯媽媽,我是作家,我是主體
专访作家郑如晴,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与散文,她本人说话轻柔,温暖又直指人心。除了作家,她还是张钧宁母亲,不过她说,不喜欢被称「星妈」。因为,作为母亲,不该永远是孩子背后的隐形人。
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与散文,郑如晴本人说话轻柔,使用的语言也像散文,温柔又直指人心。 图/女人迷
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与散文,郑如晴本人说话轻柔,使用的语言也像散文,温柔又直指人心。除了作家头衔、教授身分,她也是张钧宁母亲,不过她说,不喜欢被称「星妈」。因为她说,作为母亲,不应该是孩子背后的隐形人。她是郑如晴。
很少女,很童话,她不是星妈,是作家郑如晴
二十多年前,她在德国慕尼黑生下两个女儿,母女记事,也是她的故事。在〈恋爱是亲子护照〉中她写,七年当中,一个家不断迁徙,从这城搬到那城。丈夫离开,她成了别人口中的单亲妈妈,大小游离搬迁不下十次。她的感触是,「家的定义,从来不在固定的门牌号码,而是在有爱的地方。」
「说起家,情绪是很复杂的。一般人心里通常有两股力量不断拉扯,一个是对家的疲惫与愤怒、另一个则是强大的古老力量在牵引我们。」她说。我们很多时候对家庭生气,不过,最后仍然很难怨恨。
她说:「毕竟这是家啊,你情绪发完了,还是不得不回去。」能够真正断然从此真不回去的,通常也得靠点运气。
我的母亲,像是一场梦
郑如晴是很在乎爱的人。去年,她出版另一著作《细姨街的杂货店》,书写家庭离散经验对她造成的影响,父亲因政治关系赴日逃难,母亲久病,让她在外婆与继母家中流转,成了很渴望爱的孩子。今年《凿刻家貌》改写自她与两位女儿张瀛、张钧宁的生活故事,毋宁是种对自己童年的复写与回应。我的童年不快乐,于是我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
女儿长成母亲,里头还是那个女孩。而幸好,她遇上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瀛瀛,小女儿钧宁,填补她对爱的渴望。 图/女人迷
家庭物事,难免琐碎。她说起母亲,口吻淡然,但听得我们隐隐揪心。
我一辈子只见过我妈两次,第一次我三岁。戒严那时有个全国性大普查,所有人都要回户籍地。我还很小,被抱着去见她。但我半夜哭闹,妈妈肺痨第三期,很严重,看我这样一哭,她很生气。眼睛瞪大大的,指着我骂:「这么爱哭,转去好了!(闽南语)」
这就是郑如晴对母亲的唯一记忆。
「可能她是病人,心情也不好,才这样说。」她替母亲解释。隔年辗转有人告诉她,妈妈过世了,当时她四岁。「那当下,我其实根本听不懂,也不知道要有什么反应。毕竟说实话,我根本不认识她。」
第二次与母亲相遇,是两个月前做梦,妈妈站在床头,还是年轻模样。郑如晴想,不像童年看到遗照,心底只有隐隐害怕,她很开心。「妈妈终于回来找我了。我说,『这六十多年来妳不在,我真的很辛苦。』妈妈一听,开心的脸又垮掉了。」
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终归还是说错话,惹妈妈不开心。她只好道歉,说不要生气。没多久,妈妈又走了,那一瞬间,她从两层梦惊醒。她有点不好意思。「听起来很奇幻吧。醒来以后,我只感觉到这是人生的一种空。空洞在那里。你永远也没办法弥补。」
她的话里,里面永远有些童话原型。无法被取悦的母亲,像梦中泡影,难以捉摸。
幸好有女儿,她们是爱的具象化
女儿长成母亲,里头还是那个女孩。而幸好,她遇上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瀛瀛,小女儿钧宁,填补她对爱的渴望。她说,大女儿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她好像听到自己也在唤母亲一样。
「有时候沟通到尽头,其实我会告诉她们,我说话的动机是什么?大多都是因为,我很爱她们,很担心。」 图/女人迷
「我有时候甚至会有角色互换的感觉。我想,如果我有妈妈,会不会也像瀛瀛、钧宁那样对我?」
闺密母女,找郑如晴来谈再好不过。我问她,平日跟女儿会讲「我爱你」吗?她立刻答:「当然会啊!她们回家第一件事啊,一定是先抱我。妈妈我好想妳、看妳好高兴喔。」
我不是星妈,我是作家
不过母亲节,我们也谈,她对星妈身分的再反思。作家郑如晴,教授郑如晴,星妈郑如晴,哪一个是她自己?人家知道她,总因为女儿张钧宁,作为女性,作为教授,她不免抗议,大谈性别议题。很多厂商爱找她跟钧宁拍片,但她其实很不喜欢被叫钧宁妈妈、或是星妈。为什么?
「我其实不喜欢每次都被叫钧宁妈妈,或是星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性,也许在你的场合,我是你的妈妈,但我在公开场合,我也是我自己啊,我有自己的角色。因为这都是他们在社会上努力了十几年才有的结果,这当然要被尊重。」
她也不喜欢被叫张妈妈,因为作为媳妇,本来就不是夫家的附属品,更何况,她也独立扶养女儿长大。「我不想再被当成附属在那个家里的角色。」
她不喜欢被叫张妈妈,因为作为媳妇,本来就不是夫家的附属品,更何况,她也独立扶养女儿长大。「我不想再被当成附属在那个家里的角色。」 图/郑如晴 提供
「所以我非常不喜欢人家叫我星妈。我都说,我根本是『辛妈』,辛苦的妈妈。我也不喜欢被叫张妈妈,因为我跟他们家其实也没关系,我不想再被当成附属在那个家里的角色。很多单亲母亲一定有这个困扰,怎么都单亲了,还要被称作某妈妈呢?」
「妈妈绝对不是躲在孩子后面的隐形人。我爱我的孩子,我付出,我不计较,但是不能忘记,我也是有主体性的人。」
跟父母关系不好,请把希望放回自己身上
说起世代沟通,她自栩是开明的妈妈。我问,难道从不跟女儿吵架吗?闺密都会吵架了,母女一定也会。她说当然会啊,钧宁一开始要踏进演艺圈时,吵得很凶。不过,她也有母女和好的绝招。
「有时候沟通到尽头,其实我会告诉她们,我说话的动机是什么?大多都是因为,我很爱她们,很担心。」
有些教养书会提醒家长,不要以爱为勒索去跟小孩沟通。郑如晴说她理解,但也容易产生一种误会,「如果你不说出,担忧是出于爱,你怎么告诉他们,你是爱他们的?」许多沟通的起点都是彼此的善意,却因为态度认知的落差,而变得非得要争输赢不可。
她的童年很孤独,她却用自己的一生陪伴儿女,写下故事,也完满自己的童年。 图/徐兆玄 摄影
当你们这一代,跟父母亲子关系不好的时候,请不要沮丧,你把希望放回自己身上。从你开始做起。上一代没有这种教养习惯,你要原谅他。而到了你这代,你的资讯更多了,你可以有更多自省。改变,要由你开始。
然后,不只是改变下一代的关系,你也可以开始改变上一代的关系。你要试着原谅他们。毕竟也是因为他们,作为孩子的你,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不一样的世界。她说。这段话既是像给我、给女儿瀛瀛与钧宁,也更像是在给郑如晴自己,下的人生注脚。
许多人常说,你的父母怎么对你,你就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不过这话在郑如晴身上,一点也不适用。她的童年很孤独,她却用自己的一生陪伴儿女,写下故事,也完满自己的童年。
我们想送给你这样不太典型的母亲故事。
本文转载自《女人迷》
|更多女人迷精选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