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1班搭車靠運氣 偏鄉民:幸福巴士不幸福

台东县长滨乡南溪部落,一周仅一班的幸福巴士,难以回应当地年长居民就医等需求。图/南溪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石清荣提供

「幸福巴士不幸福!」偏乡交通资源匮乏,本报记者为此前进「偏乡中的偏乡」,直击台东县长滨乡南溪部落交通实况,发现当地每周仅一班幸福巴士,居民被「漏接」,长者要搭车下山只能靠运气,多数只好用走的。南溪部落,正是偏乡交通困境的冰山一角,全台有类似情况为数不少,凸显交通部既有的偏乡交通措施,缓不济急。

本报七月曾推出阳光行动专题,点出偏乡的公共运输中,无论是幸福巴士、幸福小黄,或开放白牌车经营,居民仍面临无车可搭困境。该专题引发回响后,本报记者日前特别再深入到南溪部落,第一手观察当地交通实况。

根据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统计,台东县每平方公里只有零点零九名医师,在全台垫底,尤其长滨乡每平方公里更仅零点零二名医师,资源匮乏的南溪部落因而被认为是「偏乡中的偏乡」,居民光下山车程就近一小时,到山下后,前往最近的医院得再花一小时。

交通部曾宣称,偏乡公共运输涵盖率已从二○一六年的七成,提升到今年六月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九。但涵盖率不等于普及率,以南溪部落为例,虽有幸福巴士,但一周仅一班,当地南溪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石清荣感叹说,幸福巴士根本不幸福,「难道长者生病还得挑有车的时间?」且一次只能载九个人。

偏乡公共运输困境 制表/周湘芸、周彦妤

不仅如此,当地实际居住民众约七十人,却因部落幅员广大,住家分散在不同山头,幸福巴士站牌设置处,却在相对离山下较近的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

居民多半表示,幸福巴士措施「立意良好,但帮助不大。」记者随机询问部落长者平时怎么下山?他们笑中带着无奈表示:「走路啊!幸运的话,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刚好也要下山的车辆可以载一程。」对当地居民来说,要搭车下山似乎要靠碰运气。

石清荣说,从文健站徒步下山约要一小时,更不用说遇上刮风下雨、高温炎热。且长者好不容易下山一趟,多半会顺便采买生活用品,上山路途还得拖着采买的物品走上山。

石清荣说,南溪部落居民平均年龄八十岁以上,多数不是长者就是身障者,平常多半由全部落最年轻的他跟志工帮忙载送,但他今年也五十八岁了,这非长久之计,没政府力量介入,当地交通恐有断炊的一天。

全台类似的偏乡部落不在少数。原住民立委伍丽华说,客运触角难深入部落原乡,最后一哩路是关键,有些地方即便客运可达,但班次极少,无法回应地方民众时间需求,且因覆盖率重复,无法申请幸福巴士等服务,加上部落有分散特性,计程车业者因无利可图也不投入幸福小黄,偏乡居民还是被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