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文章:中国加速减排展现脱碳魄力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7月17日刊发题为《中国加速减碳行动》的文章,作者为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杰米·霍斯利,文章编译如下:
和美国一样,中国也在遭受创纪录的极端气温、洪水和干旱的影响。中国的行动对我们共同面临的攸关存亡的气候挑战至关重要。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作为可再生能源、清洁交通、植树造林和绿色金融方面的世界领先者,也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希望。鉴于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速惊人,一些分析人士预测,中国的排放量可能在2024年达到峰值,比其宣布的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提前6年。尽管如此,到2023年年底,太阳能在中国实际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还不到5%,风能仅略高于10%,而且中国60%的能源仍依赖煤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中国领导层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战略。中国正在制定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和计划,以扩大减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减排举措,更好地将可再生能源纳入电网,并与气候适应努力(比如打造海绵城市)相辅相成。
中国的减排举措包括在全球努力通过市场机制确定气候变化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强制性碳排放交易系统,逐步减少碳排放。排放者以排放限额为基础交易排放权,以排放指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配额的企业可以将差额作为碳排放权出售,而超过配额的企业必须购买碳排放权进行补偿。经过10年的区域试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覆盖排放量计算为全球最大排放交易系统——于2021年启动。国务院今年年初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从制度上加强了排放交易系统,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包括对虚报数据的处罚。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前仅覆盖占中国碳排放量40%的电力行业,但今年将扩大范围,目标是到2030年覆盖碳排放总量的70%。监管部门将逐步收紧配额,并以有偿配额取而代之,进一步激励减排。
尽管中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还很年轻,但它已经证明有利于减少排放、节约能源和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变革。这只是应对中国巨大气候相关挑战的众多工具之一,它的采用和演变说明了中国脱碳工作在复杂形势中的魄力。(编译/刘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