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国电磁脉冲武器,一炮能让全美电力瘫痪一整年,可信吗

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看到这话,是不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在自吹自擂,但实际上,这话是出自美国专家口中!

那我国的电磁脉冲武器真的像美国专家吹嘘的这样厉害么?美国又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呢?

外军电磁脉冲弹示意图

什么是电磁脉冲武器?

电磁脉冲武器,这听起来感觉是科幻片里才有的东西,就像当时美国将苏联忽悠瘸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感觉有点超现实。

外军电磁脉冲弹发射瞬间

但其实电磁脉冲武器并非虚构,而是一种切实存在并日渐成熟的新型武器。

对于这个武器最初的发现,说起来还有点“狗血”。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研发核武器时无意中发现,爆炸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效应。

这股电磁脉冲足以在远距离内瞬间烧毁电子设备,所以也被称为"第二原子弹"。

电磁脉冲本质上是一种短暂而强大的高功率电磁波,其破坏力不在于热效应,而在于通过感生电流的方式破坏电子系统的芯片和电路,从而使元器件烧毁或失灵。

电磁脉冲弹内部构造图

这种电磁效应相当于瞬间为芯片和电路增加一个极高的电压点,造成永久性损坏。

只要把电磁脉冲的能量集中足够高,就可对目标区域内的雷达、通信设施、计算机和控制系统造成瘫痪。

认识到电磁脉冲效应的巨大杀伤力后,美苏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向如何利用这种效应制造杀伤性武器。

进入七八十年代,电磁脉冲武器研究逐步军事化,从理论研究走向工程实践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双方都开展了多次地面模拟试验,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

到80年代末,电磁脉冲武器的相关技术逐渐完善,涌现出一批专门的电磁脉冲武器原理样机。

进入90年代后,更是开始着手将其投入实战使用。

但要说最早将电磁脉冲武器军事化并大量使用的国家,那还要属美国。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曾在E-8“联合星”飞机携带和使用过电磁脉冲武器,使伊拉克一个空军指挥系统瞬间瘫痪。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起步就相对滞后。

美国波音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电磁脉冲武器示意图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俄罗斯等国才相继开始了电磁脉冲武器的相关研究,而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重视这一领域。

电磁脉冲武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实力

目前,中国已经掌握了电磁脉冲武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并开展相关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

但就能否彻底瘫痪整个美国而言,我国暂时还难以做到。

因为导致如此巨大破坏,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和强度的电磁脉冲攻击,这对于当前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美两国在发展核与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方面,路线虽有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我国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发展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是重中之重;

而美国虽然在两条路线上并行发展,但实战使用时仍更倾向于非核选项。

所以在电磁脉冲武器方面,我国的实力目前难以匹敌美国,但发展前景广阔。

美国专家如此吹嘘中国电磁脉冲武器的说法,显然与客观事实还有一定距离。

而且尽管电磁脉冲武器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但任何武器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从美军的实战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电磁脉冲武器的攻击半径和持续效果都是有限的。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使用电磁脉冲弹药,其中一次就导致伊拉克空军某指挥系统一度瘫痪。

不过,从后续战况看,这只是暂时性的局部瘫痪,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区域,不久后伊方就恢复了指挥管控。

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军队再次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造成南盟军队东部地区通信系统一度瘫痪。

但这一瘫痪状态仅持续了3个小时,之后通信系统很快就重新恢复了正常运转。

再比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同样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对伊军实施打击。

其中一次攻击导致伊拉克部分地区出现临时性电力中断,停电区域虽然不小,但持续时间仅限于数小时之内。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电磁脉冲武器虽然具有一击致命的破坏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瘫痪目标区域内的电子设备,但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

那么,为何美国政客如此惶恐于所谓的"中国电磁脉冲武器威胁"呢?

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美国电网和基础设施本身的脆弱性。

美国基础设施的薄弱性

纵观美国自身的电网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严重陈旧落后,容易受到电磁脉冲攻击的侵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数美国电网的网龄都在50年以上,私有化经营造成各州电网系统互不兼容,无法进行有效调配。

这不仅在德克萨斯州2021年遭遇极寒天气时暴露无遗,更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个长期顽疾。

但要想彻底整体更新美国电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耗费大量财政资金,而长期以来的政治分歧则阻碍了进程。

在加上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争夺选票,把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导致美国"政治极化"现象愈演愈烈。

在这种背景下,炒作"外部威胁"转移内部矛盾无疑成了美国的首选手段,而我国则成了美国的目标。

美方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隐藏动机

美国炒作"中国电磁脉冲武器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其加大对华军力部署、围堵打压中国寻求借口。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以中国的崛起将危及美国利益为由,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而在21世纪初的反恐战争时期,这一论调曾一度"冷却",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再次上升为美国焦虑的"头等威胁"。

那么,为什么美国如此大费周章渲染"中国威胁论"呢?主要是出于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战略考量需要。

一方面,持续高涨的对华"威胁论",有利于美国军方持续扩大军力部署和军费开支,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张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炒作"中国威胁"有助于凝聚美国国内舆论共识,巩固民意支持军方的对华战略部署,为未来可能爆发的对华军事对抗从舆论层面做好铺垫。

除了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因素外,渲染"中国电磁脉冲武器威胁论"也与科技领域的对手意识相关。

纵观电磁武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科技领域,中美两国正在上演前所未有的"竞赛对决"。

美方深知一旦在这些领域落后,将可能会动摇其现有科技优势和军事力量体系,为此也更加戒惧"中国科技威胁"。

因此,美国一方面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关键科技的渠道来遏制其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也不失时机渲染"中国威胁论",寻求从政治和舆论层面"去风险化",避免自身领先优势地位受到威胁。

结语

美国抛出"中国电磁脉冲武器威胁论"的言论,着实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政治考量。

所以,对于美方这种别有用心的说法,既不应当全盘否定,也不宜过分相信。

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分析其中的利益驱动因素,才是正确解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