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要2025年恢复蒙古文,想和内蒙实现语言相通,意欲何为?

前言

蒙古国也走上了“阳谋”路?

地理位置尴尬,处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那个蒙古国,一直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上没什么存在感的一个国家,自独立后的蒙古国也是在朝着,一个“独立”国家努力发展着。

但就是这么个,致力于“独立自强”的国家,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并与中国内蒙古有所差异,却还要在2020年时,通过于2025年,全面恢复使用鹘式蒙古文的决定。

那么这个历史上,曾隶属于中国的蒙古国,他在谋划着怎样的“阳谋”?甚至明晃晃的要与中国内蒙古接轨,实现在语言上相通的举动,这究竟是意欲何为?

那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亚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在东南西方向都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相邻的蒙古国,人口少却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也算丰富的当地,在国际上,也算得上一块可口的肥肉了。

但能够一直保持着国家稳定,甚至能有机会不断向外社交,那与周边的两个大国也是有所关系,中、俄作为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稳固的大国,让蒙古成了那所谓“最安全”的国家。

而只有两个邻居国家的蒙古,靠着传统农牧业及旅游业等,发展着其国家的经济前路,不过蒙古国在与我国有着最长陆地边界线的同时,却也与我国的关系,经历过一些的曲折。

交错纠结的中蒙历史,也让曾有一度的蒙古人,很是不喜欢中国人,甚至对于曾出现在中国历史地图上,甚至在古代是被中国,称作是匈奴的过往,并不愿意谈及甚至被认为是禁忌。

但从古代的一些文化作品等上也能看出,无论是《胡笳十八拍》中与匈奴有着情感纠葛的蔡文姬,还是成吉思汗像、甚至是金庸小说中的经典人物,都在说着中国与蒙古间的联系。

然而在中国被视作是传统,有着美好寓意的像是长城、岳飞或是月饼等,还是在被蒙古人所讨厌,并将相关的典故等,都视作是其禁忌内容,或是具有敌意的话题等。

所以中国与蒙古之间的情感,那也是尤其的复杂了,早年的蒙古人可能对中国人不算友好,甚至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都不算好,但随着贸易往来的不断发展,关系也是出现了些许转折。

早年存在厌华情绪的人,那可能也是受到了早年苏联的影响,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可能情绪更为明显,但自从2011年后,有了年轻人参与到的中蒙贸易发展。

也让中国成为了连续13年,与蒙古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以及第一大出口目的国的程度,甚至中国作为蒙古国重要投资来源国,中国更是连续14年,处于第一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而这也就让不少的蒙古国年轻人们,开始了学习汉语,或是信实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从而谋求更好的就业出路,中文也就成为乐了蒙古国,排在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随着学习中文的蒙古人越来越多,蒙古政府也是开始扩大对传统蒙文的使用,将他们在独立建国后,好不容易形成的语言系统做出改变,这又是为了什么?

恢复蒙古文意欲何为

蒙古国自己的发展历史不算很长,但蒙古民族的文化以及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等,那历史可就算得上悠久了,蒙古人民使用的鹘式蒙古文,也就是传统的蒙古文字,时间至少有800多年。

在1924年时,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才刚刚成立不久,为了展现国家的新生发展,就尝试了使用拉丁文去代替鹘式蒙古文,主要就是想要巩固,其早年所取得的人民革命胜利果实。

但到了1941年的蒙古国,又在有一些著名作家参与的文字改革委员中,又决定将鹘式蒙古文再改回西里尔蒙古文,在兜兜转转的语言文字转化中,蒙古也是没少出力。

所以使得蒙古国人民所使用的官方语言中,属于西里尔蒙古文的有35个字母,而比斯拉夫的文字母也是多两个,有了其区别于,中国内蒙古的蒙族人民,一直使用的鹘式蒙古文语言。

在蒙古国使用了有几十年之久的,属于其蒙古特有的西里尔蒙古文字情况下,几乎在蒙古国的年轻人们,根本就不懂任何,有关鹘式蒙古文的文字内容。

虽然蒙古政府也会开设相关课程,也会推广年轻人学习鹘式蒙古文,但一直的效果都并不理想,直到2020年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要让鹘式蒙古文在2025年开始重启。

这也就让蒙古开始出现了,在2024年之前的盟国新闻出版部分,都要使用双文发布,甚至其所发表的文字内容及国家公务员培训,都要使用鹘式蒙古文,势必要让传统蒙古文回归。

1946年就废弃掉的鹘式蒙古文,现在即使重新学也要改过来,而想要恢复其蒙古传统文化,也只是蒙古国,想重新使用鹘式蒙古文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恐怕是想更好的与内蒙相通。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的蒙古,就想过换回鹘式蒙古文使用,但迟迟都没有落到实处,也让蒙古国早就想与中国内蒙古,实现语言相通的愿望难以达成。

起初是在其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毕竟在文具书面等的印刷,和日常人民所使用的口语,都已经习惯了西里尔蒙古文,突然更改转换,投入资金与师资都会让蒙古出现大变。

而想要加快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语言相通的主要原因,自然也就与前面所提到的,实现更好的贸易往来有所关联,两国贸易发展中,语言相通才是拉近距离,并实现有序发展的关键。

虽然在其1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下,也是蕴藏着大量的矿产与能源资源,铜、锌、金、铅、银、铁和煤炭、萤石等,大大小小的矿种就53个,也算是个特殊地资源大国。

但没有海上交通线路的蒙古国,想要发展地下矿业,并将富足的资源与人发展贸易等,也是让蒙古一度很是自信,至于与谁贸易并打交道,或是与谁怎样开发也成了其重要问题。

虽然地下资源算的上丰富,但缺水少电也是蒙古国,难以更好发展的尴尬问题,就像是煤炭资源虽多,但煤电站却有限,发电量也是寥寥的并不算充足。

甚至就连开发地下产业,也还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开发技术是一方面,这没有足够的水源,也是让蒙古国缺水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

再有就是蒙古的畜牧业发展较好,牛羊等牲畜产出质量优越,但奈何东西好想要出口,就需要有更好的处理运输及运输保存的技术,像是牛奶的冷链、低温保存,和肉质的屠宰存储等。

再好的东西,如果运不出去或是运送途中坏掉,那么在造成自己损失的同时,也会让其本身的价值,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像是早年出现的浪费问题,也是蒙古需要克服并解决的。

然而种种的技术能力,以及水电资源等,中国的实力与技术能力,那也是在国际上有目共睹的,所以能够与中国贸易发展,得到中国技术能力的支持,怎么看蒙古都不吃亏。

历史上的亲缘关系,加上中国对外和平友好的外交方式,并不会吝啬技术输出等的特点,将鹘式蒙古文掌握,并与内蒙古有了更好的关系,经济发展也才能更好的满足其国民需求。

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贸易合作优势,蒙古明晃晃的做出来也是无可厚非,能够更快更好的获得蒙古的优秀资源,中国自然也是乐意与之相处,双赢的局面,使得中蒙关系需要改变。

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

蒙古国与中国的内蒙古,本质上都是同根同源,历史上对于蒙古人的彪悍,那也是记载在册的,但战力卓越的蒙古民族人们,却随着历史发展偏差,遗憾的出现了割裂。

外蒙古部分早年因为一些原因,在外交等方面就依附上了苏联,直到独立后就成为了“蒙古国”,当地人们的生活也多呈现西化的特点。

然而内蒙古地区则是始终与中国文化接轨,所以无论是生活文化习俗等习惯,也都会在保留原有的蒙古人民特点外,多向中国汉族等中华文化特点靠近。

随着许多年的分开发展,虽然蒙古族人们大多数习惯习俗重合,人种长相等等也差别不大,但所受到的教育环境等,也造成了两地的一定差异。

而现在的蒙古国人们,也有不少穿着中国制造的服装,在生活娱乐活动上,甚至是看病、教育、旅游等,也开始了与中国内蒙古交流,有些蒙古人也与中国内蒙古地区人们几乎无差。

互相交流也会互相帮助,像是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时,蒙古国也会带上内蒙古活动,还有近期蒙古国草原火灾问题,对于蒙古的畜牧业也是影响巨大。

甚至因为大风作用,在中蒙边界的内蒙古地区,也会受到或是蔓延的影响,于是呼伦贝尔森林消防以及新巴尔虎右旗灭火指挥部,统通出动前往蒙古国风控火灾源头。

中国速度一直都是值得信赖的存在,从2024年10月7日下午前往灭火,10月8日早晨就已将火势控制,策略清晰的中国救援队,保住了边境草原及人民的安全。

而中国在实现自己跨苏发展的同时,也在为蒙古带去诸多的发展机遇,在2023年的中蒙双边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170亿美元的程度,中蒙友好合作,也会为其带去更大受益。

虽然蒙古有段时间,与美国关系密切让中俄感到不适,但转头还要与中国好好维持关系的蒙古,也是十分懂得审时度势的,而中蒙的长期友好,也才是经济致富的最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