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学海书院 门神彩绘修复传承

位在台北市万华区的「学海书院」预计2026年完成修复,年轻匠师周孟勋负责彩绘门神,为古迹修复传承画下崭新篇章。(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张芷瑜台北传真)

位在台北市万华区的「学海书院」见证艋舺近200年历史,北市文化局自2019年起补助超过6000万元协助修复工程,预计2026年完成,文化局表示,此次修复重点是门神彩绘,由36岁年轻彩绘匠师周孟勋执笔,同时保留原有陈树根的门神彩绘作品,为古迹修复传承、世代交替画下崭新篇章。

市定古迹「学海书院」(今高氏宗祠)为清朝淡北最高学府,也是北市现存仅有的书院建筑,建物三川殿门神彩绘作品,推测于1972年由北部名师许连成所作,并由许连成大弟子陈树根重绘,本次修复工程不但保存原有陈树根的门神彩绘作品,也由周孟勋彩绘新门神,呈现不同世代匠师对彩绘艺术的对比。

周孟勋采用台湾传统彩绘技法「叠色」和「晕色」方式,让门神的彩绘色泽有深浅层次感、华丽与朴素共融,他表示,念大四时就期许有朝一日成为台湾专业彩绘师,他的作品是严谨的工艺品,而不只是一份工作。

周孟勋指出,传统彩绘门神服饰上的「云纹」画工相当精细,他传承古法,仔细画下一小朵的云纹,服饰上的「龙尾」图腾则为创新,以往强调「龙首」,他画的龙尾以台语发音「大趴尾/大业」,隐喻学海书院「家大业大」,期望人们看到他所彩绘的门神,除了色泽华丽外,也有温暖守护的意象。

祭祀公业高惠连主委高朝国表示,传统宗祠较少有门神彩绘,但高氏家族先祖曾任官职,所以学海书院才有门神彩绘,看到周孟勋用砂布将原木上胶磨平,再小心翼翼上色,很满意作品也让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文资委员刘淑音表示,彩绘、剪黏、木雕涉及传统工艺修复,常由修复工程营造公司承包,未具名气的年轻师傅参与机会少,此次由新生代彩绘师经审稿新绘,能兼顾传统技艺传承;文资学者李干朗认为,采用新生代传统建筑彩绘匠师让门神有时代精神,也让古迹有时间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