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向“天宫”

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着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南方日报特派记者吴明摄

10月31日15时37分,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梦天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打响了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收官之战。

接下来,梦天实验舱将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对接,对接后的中国空间站后续再经过转位变形,最终呈现“T”字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主体的在轨建造。

今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从“空白”到“一”字构型,又到L字构型,再到即将形成的T字构型,这几个简单的符号却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写照。从“921工程”立项到今天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迎来最终一章。

梦天启程后不久,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也将按计划陆续出发。届时,6名中国航天员将汇聚“天宫”。

“梦天”到底长啥样?

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舱体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任务分工和定位不同,在配置上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各有特点。

梦天实验舱的定位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因此没有配置类似“天和”“问天”舱的再生生保以及睡眠区、卫生区。但三个舱段均配置有航天员的锻炼设备,梦天实验舱配置的是抗阻锻炼设备,类似健身房的划船机。

从总体构型来看,梦天实验舱的“肚子”更圆,它由四个舱段组成,并采用了独特的“套娃”设计:

工作舱在最前端,通过对接机构与核心舱相连,主要是航天员舱内工作与锻炼的地方,也是舱内科学试验机柜安装的地方。载荷舱与货物气闸舱则是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也就是说,在载荷舱的内部,隐藏着一个货物气闸舱,主打货物出舱专用通道。最前端的是资源舱,也是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等安装的地方。

从支持应用任务来讲,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其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试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

同时,为了最大化实现舱外试验支持能力,梦天舱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确保它们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各类实验。特别是载荷舱上配置有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站的载荷支持能力。

打造“太空货运港”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就是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以往在舱外开展科学试验,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安装作业,但这种方式会受到航天员出舱次数、载荷数量与大小的限制。因此,梦天实验舱所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试)验的能力和效率。

在梦天实验舱内,配置了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地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据了解,载荷转移机构的运送能力能达到400公斤、单次运送货物包络可以达到1.15米×1.2米×0.9米。这与航天员“带货出舱”的方式相比,货物出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为在轨工作生活的航天员“减负”,以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开展舱内各项科学实验活动。

同时,为了满足将来更大尺寸、更大重量货物的进出舱需求,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上还安装了一款独一无二的方形舱门,宽度可达1.2米。舱门采用全自动弧形滑移设计,可以为货物的进出舱提供一条宽阔的走廊,也是隔离舱内与舱外空间环境的关键设备,是我国空间站首次亮相的方形自动舱门。

支持在轨释放微小卫星

梦天实验舱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将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梦天实验舱上专门配置了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机构,能够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者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解决微卫星和立方星低成本进入太空的问题。

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的释放方向,释放机构就会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实现在轨“放卫星”。

随着空间站更多科学实验任务的开展,空间站载荷供电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梦天实验舱与问天实验舱同配置、同发力,也拥有单侧长达27米、可展开面积近138平方米的“巨型翅膀”——柔性太阳翼。我国空间站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两个实验舱配置的四副太阳翼,将为我国空间站打造最强劲的能量源泉,真正实现“用电无忧”。

文昌发射场助力空间站圆梦

碧海蓝天,椰风习习。

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这座近年来新晋的“网红打卡新地标”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壮丽出征,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家园”最后一块拼图将组装完成。

两年来,天和核心舱由这里出发,天舟飞船自这里起飞,问天实验舱在这里起航,今天,梦天实验舱又从这里启程。

这座海滨小城,见证着我国空间站从无到有。近年来,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高密度发射期,特别是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发射场连续实施13次重大任务发射,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等“国字号”航天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

望苍穹、群星璀璨,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间,中国空间站正缓缓飞行,航天员们居住在宽敞的“太空家园”中进行天地视频通话……载人航天走过三十年之际,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画面,如今在航天人手中变为现实,中华民族千年梦圆今朝。

如今,为了中国人的空间站之梦,文昌又出发了。

■链接

梦天实验舱基本参数一览

长度:17.88米

最大直径:4.2米

太阳能板翼展:56米

重量:23吨

舱段构成: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

工作舱分区:工作区、锻炼区和存储区

在轨寿命:不小于10年

实验柜数量:13个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王诗堃徐勉发自海南文昌通讯员黄国畅屠海超胡煦劼

策划统筹张志超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