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加拿大警员承认用错误内容获得法官逮捕令

(原标题:孟晚舟庭审日记丨加拿大警员承认申请逮捕令宣誓书“有错误”)

温哥华当地时间27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孟晚舟的律师辩方律师)用一天的时间继续对加拿大联邦警察(RCMP,或译为皇家骑警)警员温斯顿·叶(Winston Yep)进行询问。与26日相比,这位警员当天回答辩方律师的过程明显变长,似乎对每个问题都‘三思而后答’,声调也比昨日更低。尽管如此精心地选择答案,他还是在追问过程中被迫直接承认,是他用内容错误的宣誓书获得了法官的临时逮捕令。

△孟晚舟

根据加拿大的法律,警察逮捕任何人都要向法官申请逮捕令。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签发的是临时逮捕令,也就是主要依据警察的宣誓书来签发。为防止警察滥用司法权力,警察必须在宣誓书中向法官作出诚实的陈述。法官基于对这份宣誓书内容的信任来决定是否签发逮捕令。然而,如此重要的宣誓书,叶警员在这份宣誓书中却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多方面的错误。

一、没有在宣誓书中向法官提供准确的内容

宣誓书中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就是孟晚舟是否与加拿大有关联。叶警员在宣誓书中说,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联(no ties)。而辩方律师指出,孟晚舟不仅在过去的10年内,曾50多次往返加拿大,目前在温哥华有两处房产,还曾拥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对此,叶警员承认,“对于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系这一点是我搞错了。”

事关孟晚舟,一则重磅消息从加拿大传出,“惊天丑闻”将被揭开(来源:~)

二、明知宣誓书中有错误却不及时更正

叶警员承认,11月30日,也就是孟晚舟被捕前一天的晚上,他得知在自己当天下午签署的宣誓书中,“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联”的陈述内容是错的。

辩方律师于是问他,他是否更正了这个错误信息?是否联系司法部的检察官寻求建议?是否与他的同事达利瓦尔(Dhaliwal)讨论怎么补救?是否向自己的上司詹妮(Jane Vander Graaf)报告,并申请推迟执行逮捕令?叶警员的回答都是没有。辩方律师又问他,如果在他签署宣誓书之前,他就知道孟晚舟在温哥华有房产,是否会把这个信息补充到宣誓书内容里,他说他会的。也就是说,叶警员明知自己的宣誓书存在内容错误,却连用四个“没有”承认他不想采取任何更正或者补救措施。

三、违反逮捕令的建议竟然“不知道谁提出的”

叶警员承认,改变在飞机上逮捕孟晚舟的建议是他提出的,但是当辩方律师问他,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回答说,是因为边境服务局的人暗示这属于他们的司法管辖权。然而,当律师问边境服务局的哪一位提出这个暗示的时候,叶警员却回答不出来。辩方律师追问他,是否真的有人说过这个暗示的时候,叶警员又改口说,当时是他自己那么理解的。

也就是说,对于违反逮捕令如此重要的决策,竟然成了“查无实据”。

将迎来重大转机?孟晚舟案再次开庭,她面带微笑自信走进法院(来源:~)

相关推荐

加拿大温哥华当地时间26日上午10时,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继续进行。

在此轮聆讯中,控辩双方将围绕加执法部门在拘押孟晚舟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滥用”的问题,对证人展开交叉质询。

法庭为本轮聆讯预留的5天时间内,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皇家骑警的相关证人将在庭上接受询问。孟晚舟的律师团认为,在孟被拘押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官员指示加拿大皇家骑警和边境服务局官员进行了带有欺骗性和不正当的搜查,因而违反了法院令和孟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华为加拿大公司在26日发出的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相信加拿大司法体系能够维护诚信,确保公义。华为一直对孟晚舟的清白抱有极大信心,并将继续支持她揭示权利遭侵犯的幕后真相。

机场消失的3小时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的驱使下,加拿大的司法系统在扣押孟晚舟的程序中,存在大量的违法和滥用权力的行为。

其实,通过以往的新闻报道、现场监控视频、执法人员的现场笔记,去复盘扣押孟晚舟的全过程,几乎可以断定,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是美国一手操纵的有预谋的政治陷阱。

2018年11月30日,孟晚舟被捕前一天,加拿大法院签发临时逮捕令中明确要求该国执法部门“立即逮捕”孟晚舟。按照该国执法流程,加拿大警方理应在孟晚舟入境加拿大的那一刻起就将其逮捕。就这一点,负责此案的加拿大皇家骑警格拉夫(Janice Vander Graaf)在其11月30日的执法笔记中也有提及。她甚至建议,飞机一落地,就登机对孟晚舟进行逮捕。

加拿大警方11月30日执法日志明确“登机执法”行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法院文件截图

然而到了12月1日,加拿大皇家骑警突然改变计划,要求加拿大边境服务局配合。后者则以“入境检查”为由,强行扣留孟晚舟长达3小时。这段时间内,早前接收加拿大法院“立即逮捕”的加拿大皇家警队,并未做任何笔记。

直到当天下午2点15分,孟晚舟落地加拿大并在机场“消失”3小时后,又在加拿大皇家骑警和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执法人员的笔记中出现。就双方各自的说辞来看,加拿大皇家骑警笔记显示:孟晚舟在经过“海关检查”后转移到另一个房间,7分钟过后被加拿大皇家骑警实施拘捕;而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执法人员科克兰德(Scott Kirkland)事后通过宣誓书的形式阐释:(当天)14点11分“海关检查”结束,孟晚舟被带到另一个房间(由加拿大皇家骑警实施逮捕)。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皇家骑警以及边境服务局在这3小时内对孟晚舟进行的“搜查”行动,其实都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根据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官网资料,该机构若要就对象展开拘留行为,必须提供解释。此外,该机构必须允许被拘捕对象使用手机请求法律援助。

但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执法人员柯兰德(Scott Kirtland)执法笔记显示,孟晚舟的手机在下飞机后在第一时间就被收缴,不具备对外联系的条件。此外,华为方面律师在《卫报》今年3月的报道中透露,加方执法部门在拘留孟晚舟时,并未告知其拘留缘由。

美国一手操纵的“惊天丑闻”

如此庞大且有预谋的集体违法背后,不仅仅是加拿大执法系统的黑暗错乱,更是与美国关系密切。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对孟晚舟的审问,主要围绕在与美国起诉相关的、华为在伊朗的业务交易等问题上,都是与入境无关的问题,显然已经违规违法。

在审问过程中,一位执法人员更是强迫孟晚舟交出了电子设备密码,并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了这些密码。

这名执法人员还在另一张“单独的纸条”上重新写下了这些密码,并将纸条放在柜台上孟晚舟电子设备的旁边,现场的摄像头记录下了这一切。

在结束审问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偷偷拿走了包含手机号码和密码的那张纸条,之后又偷偷被移交给了警察。

这些信息进入加拿大警察系统后,一位名叫Ben Chang的警官竟然将孟晚舟的电子设备序列号、SIM卡、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以邮件方式发送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一旦FBI掌握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美国当局就可以查到呼入和呼出电话、电话号码、通话时间、持续时长以及手机信号塔的位置所在。

而这一切,竟是美国一手谋划的。

参与拘留孟晚舟的一名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官员,随身带着2个“法拉第袋”,可以防止袋子中的电子设备被无线接入,被远程擦除或修改里面的内容。

而携带“法拉第袋”,是美国纽约东区助理检察官要求的,执法机构必须获取目标人物所携带的所有电子设备,并将电子设备放入“法拉第袋”中,以防止设备内容被无线信号远程擦除或修改。

这一要求,被加拿大皇家骑警在其工作笔记中详细记录:“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执法人员,会根据FBI的请求,找出孟晚舟的电子设备并将其放入袋子中。”

事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客运业务主管Nicole Goodman假惺惺地追悔道,密码不应由边境服务局提供,因为密码是在检查期间获得的,不能用于访问设备,也不能与第三方(即其他执法机构)共享。

案件或将迎来重大转机

10月26日至10月30日,孟晚舟案再次开庭。

在孟晚舟被捕的整个过程中,加拿大皇家骑警、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有预谋地违反加拿大法院要求立即逮捕的命令。

而且,在逮捕过程侵犯了孟晚舟的宪章权利和自由,以入境检查为借口进行刑事调查;非法没收电子设备及索要密码;审问过程中存在非法取证,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官员询问了与入境无关的问题,非法获得电子设备信息,并非法传递给FBI。

一旦这些违法行为都坐实,那么加拿大的司法系统将迎来大地震,孟晚舟案件也将迎来重大转机。

根据目前法庭排期,关于此案中程序滥用是否成立的聆讯,将在2021年2月16日至3月5日进行。而关于是否引渡的聆讯,则将于2021年4月26日至30日举行。

孟晚舟陷旋涡 任正非袒言:做好了这辈子见不到的准备

9月28日,在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出庭时,媒体镜头前的孟晚舟含笑致意,气定神闲。

600多天过去了。个体命运突然卷入风云变幻,这位被困于加拿大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曾感慨,忙碌让时间缩短,苦难将岁月拉长。

其间,她在被称为华为人“罗马广场”的心声社区平台发过数封公开信,直面苦难与漩涡,也始终坚守心中的光亮。

变化突如其来。

600多天前,习惯了当“空中飞人”的孟晚舟,生活瞬间开启了慢镜头。在此前的那个秋天,她恰巧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1700余名学子聊起华为的故事,说到生命短暂,感慨时不我待。

“来日并不方长。”她说,出差让她感到愉悦,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见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移民局官员看到她那盖满章的护照,问是不是导游。“不,我只是在华为工作!”她的自豪溢于言表,“2017年,华为人创下飞行了17.5亿公里的纪录,可以绕地球4.3万圈”。

2019年10月20日,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浙江乌镇发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绍“鲲鹏920处理器”。 图片来自新华社

这个暂停键,给48岁的孟晚舟切割出两个世界,一个充满良善与暖意,一个充斥质疑与中伤。

漩涡中的她,在被困一年之时曾通过心声社区发公开信,称温暖与鼓励让她得以从“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中学会“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

她还有一个收获,是与慢时光相处。

“在深圳时间总过得很快,日程满满的,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从一场会赶往另一场会。”她常常觉得分身乏术。这种随时随地处理多个任务的状态,几乎是每个华为人的真实写照。如今,她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一本书,并坚持将英语学精通。

她的父亲、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公开谈起孟晚舟的次数不多,却曾在去年5月于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女儿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准备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心中抱有信念。”孟晚舟在公开信中吐露心声:“从未有机会如此紧密地与18.8万华为人联接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有美好的一面,这份紧密且温暖的联接,如春风般美好。”

这封公开信的题目是《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其中的一句话是:灯,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总能在黑暗中给予信念的力量。

信念,在华为是一股通用能量,背后是对常理、常识的坚守。如此稳定的思想力,在当年做用户交换机的销售公司华为和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华为,都是公约数。

比如,孟晚舟就在一次招聘宣讲会上谈过一个基本逻辑——一切不凡源于平凡。

1993年她加入华为时,公司只有两三百人,销售额刚刚过亿。1996年,她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上有华为的商标。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孟晚舟的成长故事更被人津津乐道。从负责打印文件、转接电话、制作产品目录的基层秘书,到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进修硕士,再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成为首席财务官,到如今的副董事长,这条路,她走了20多年。她坦承曾转接错电话,还曾在到海外出差兑换现金时犯错,损失了100美金。

她执掌的财务部,受到过任正非的严厉批评。2015年,华为内部刊物《管理优化报》刊登的一篇名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直指财务审批流程复杂、财务人员常设阻力。华为员工在心声社区抱怨,引来任正非关注。盛怒之下,他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斥责:“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后来的座谈会上,他甚至当场发火:“这还过什么年!”

痛定思痛。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在华为财务部门推开。2017年春天,孟晚舟作了题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新年致辞。她说,回顾一年前所站的高度,再看看一年后的成绩,大家必有无限感慨。这番话的背后,冷暖自知。

她又鼓励团队,此刻已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如今的华为财务体系之高效与精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为华为的持续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有着深重的忧患感。“只有不断扇动理想的翅膀,它才不会退化为羽绒披肩。”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她告诫高校学子,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有时间。

她援引了“一万小时定律”,称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不一定天资过人,但肯定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从平凡走向不凡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也成为孟晚舟2018年12月保释后发的首条朋友圈配图的文案。

配图是著名的“芭蕾脚”,美国摄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作品。一只脚穿着舞鞋,光鲜完美,另一只脚赤裸,布满伤疤。作为2015年的全球广告,华为在多个国际机场投放。

任正非曾对这张照片有过阐述:我们起步太晚,成长的年限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得比别人多吃点苦。华为人痛并快乐,凭着一双烂脚走向了世界。

孟晚舟也表达过类似的辩证哲学: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不做漩涡中的枯叶,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