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揣测对华关系“可能出现转机”:有的等待白宫信号,有的希望拜登帮忙
(原标题:多国揣测对华关系“可能出现转机”:有的等待白宫信号,有的希望拜登帮忙)
【环球时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胜选意味着什么,各国有不同的解读和盘算:近年来一味追随特朗普政府反华政策、与中国关系陷入低谷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希望拜登的胜选能让其对华关系迎来转机,而得益于美政府“遏制中国”战略的印度,则强调“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希望拜登能继续支持新德里。
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8日报道,加外长商鹏飞称,拜登胜选对加拿大是个“绝佳的机会”,加拿大可以与美国在更多领域重回合作,他列举了抗击疫情、经贸、气候变化,以及要求中国释放逮捕的两名加拿大人等事宜。
加拿大电视台网站称,尽管加拿大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最近相当不同,但在中国问题上,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被交织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包括美国要求加拿大引渡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中国拘留两名加拿大人,以及加拿大决定是否加入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阵营。报道称,拜登的观点是,下一届美国总统“必须在全球舞台上维护与盟友的关系,并在强硬分子和暴徒面前挺身而出,团结全世界以应对挑战”,但他并未说将中国划在哪个类别,尽管他在党内初选辩论时经常抨击中国的“威权主义”。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坚信美国民主党人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对话。他认为,拜登担任副总统时曾到访中国,这将是一笔财富。赵朴认为,“总体上说,中美对抗将趋于缓和,这会为两名加拿大人的获释提供一些灵活性”,他建议设法让孟晚舟案“达成和解,而非起诉”,这可能促成一个“理想的状况:两名加拿大人回到加拿大,孟晚舟回到中国”。加拿大城市新闻报道称,赵朴在11月6日提出前述观点,但他也认为“理想状态不易实现,美国可能在拜登上任后继续坚持引渡孟晚舟”。
美国“政治”网站称,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是加中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不论谁在白宫都是如此。加拿大政府“目前尚不清楚拜登上台会否导致任何实际政策变化”,加官员被告诫“无权公开谈论这一话题”。报道称,像加拿大这样的中等国家似乎更愿意等待白宫的信号,才能做出对华政策中的关键决定。
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积极变化?
“拜登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被看作是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积极变化”,澳大利亚新闻网9日称。澳贸易部长伯明翰当天表示,“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能够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建设性互动的(美国)政府,包括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拜登能帮忙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8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文章称,澳中关系正处于危险阶段,拜登更微妙、冲突性较小的行事方式对澳大利亚来说“再受欢迎不过”。文章称,预计拜登将与志趣相投的国家更好地建立联盟,曾经不愿在中国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合作的法国、德国可能愿意和拜登合作,“这将帮助澳大利亚”。但该报9日发表的另一篇文章认为,“拜登不会解决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问题,拜登的胜选不会奇迹般地改善堪培拉的困境”。
多家澳大利亚媒体提到,随着澳大利亚政府本周将在议会提出外交关系法案,澳与中国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该法案于8月下旬宣布,将赋予联邦政府广泛的权力以否决地方各州政府与外国签署的协议,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澳中缔结的姐妹城市关系、澳与外国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项目均可能被否决。
印度:将被边缘化?
《纽约时报》8日称,印度人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这场大选,这不是因为拜登搭档哈里斯的印度裔身份,而是因为它可能影响印美关系。“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原因是双方都渴望遏制中国。在拜登执政期间,情况将如何改变,这是印度人正在问的大问题”。“外交政策专家预计,拜登—哈里斯团队对印度将变得强硬。”
“拜登的胜利对印中关系意味着什么”,多家印度媒体近日都就此作出了解读。《印度快报》9日称,特朗普政府在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对峙中极力呼吁支持印度,新德里希望拜登政府也能采取类似的做法,但“美国新政府的措辞可能会有所差别”。
独立新闻网站“The Citizen”8日发文认为,尽管拜登领导下的中美竞争可能会继续,但其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拜登强调以外交手段建立全球联盟来平衡中国,这可能无法满足新德里执政精英的誓言:在军事和经济领域超越中国,借此与北京进行边界谈判。新德里的强硬派将感到非常失望。”文章称,拜登上任后,美国在南亚的介入将回落。“印度将在拜登的中国政策中处于边缘地位,新德里的合作是有用的,但不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的优先重点将放在南海、台湾和亚太地区的安全上。”
此前报道:
孟晚舟陷旋涡 任正非袒言:做好了这辈子见不到的准备
9月28日,在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出庭时,媒体镜头前的孟晚舟含笑致意,气定神闲。
600多天过去了。个体命运突然卷入风云变幻,这位被困于加拿大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曾感慨,忙碌让时间缩短,苦难将岁月拉长。
其间,她在被称为华为人“罗马广场”的心声社区平台发过数封公开信,直面苦难与漩涡,也始终坚守心中的光亮。
变化突如其来。
600多天前,习惯了当“空中飞人”的孟晚舟,生活瞬间开启了慢镜头。在此前的那个秋天,她恰巧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1700余名学子聊起华为的故事,说到生命短暂,感慨时不我待。
“来日并不方长。”她说,出差让她感到愉悦,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见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移民局官员看到她那盖满章的护照,问是不是导游。“不,我只是在华为工作!”她的自豪溢于言表,“2017年,华为人创下飞行了17.5亿公里的纪录,可以绕地球4.3万圈”。
2019年10月20日,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浙江乌镇发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绍“鲲鹏920处理器”。 图片来自新华社
这个暂停键,给48岁的孟晚舟切割出两个世界,一个充满良善与暖意,一个充斥质疑与中伤。
漩涡中的她,在被困一年之时曾通过心声社区发公开信,称温暖与鼓励让她得以从“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中学会“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
她还有一个收获,是与慢时光相处。
“在深圳时间总过得很快,日程满满的,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从一场会赶往另一场会。”她常常觉得分身乏术。这种随时随地处理多个任务的状态,几乎是每个华为人的真实写照。如今,她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一本书,并坚持将英语学精通。
她的父亲、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公开谈起孟晚舟的次数不多,却曾在去年5月于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女儿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准备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心中抱有信念。”孟晚舟在公开信中吐露心声:“从未有机会如此紧密地与18.8万华为人联接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有美好的一面,这份紧密且温暖的联接,如春风般美好。”
这封公开信的题目是《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其中的一句话是:灯,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总能在黑暗中给予信念的力量。
信念,在华为是一股通用能量,背后是对常理、常识的坚守。如此稳定的思想力,在当年做用户交换机的销售公司华为和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华为,都是公约数。
比如,孟晚舟就在一次招聘宣讲会上谈过一个基本逻辑——一切不凡源于平凡。
1993年她加入华为时,公司只有两三百人,销售额刚刚过亿。1996年,她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上有华为的商标。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孟晚舟的成长故事更被人津津乐道。从负责打印文件、转接电话、制作产品目录的基层秘书,到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进修硕士,再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成为首席财务官,到如今的副董事长,这条路,她走了20多年。她坦承曾转接错电话,还曾在到海外出差兑换现金时犯错,损失了100美金。
她执掌的财务部,受到过任正非的严厉批评。2015年,华为内部刊物《管理优化报》刊登的一篇名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直指财务审批流程复杂、财务人员常设阻力。华为员工在心声社区抱怨,引来任正非关注。盛怒之下,他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斥责:“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后来的座谈会上,他甚至当场发火:“这还过什么年!”
痛定思痛。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在华为财务部门推开。2017年春天,孟晚舟作了题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新年致辞。她说,回顾一年前所站的高度,再看看一年后的成绩,大家必有无限感慨。这番话的背后,冷暖自知。
她又鼓励团队,此刻已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如今的华为财务体系之高效与精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为华为的持续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有着深重的忧患感。“只有不断扇动理想的翅膀,它才不会退化为羽绒披肩。”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她告诫高校学子,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有时间。
她援引了“一万小时定律”,称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不一定天资过人,但肯定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从平凡走向不凡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也成为孟晚舟2018年12月保释后发的首条朋友圈配图的文案。
配图是著名的“芭蕾脚”,美国摄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作品。一只脚穿着舞鞋,光鲜完美,另一只脚赤裸,布满伤疤。作为2015年的全球广告,华为在多个国际机场投放。
任正非曾对这张照片有过阐述:我们起步太晚,成长的年限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得比别人多吃点苦。华为人痛并快乐,凭着一双烂脚走向了世界。
孟晚舟也表达过类似的辩证哲学: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不做漩涡中的枯叶,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
互联网有许多关于这对父女及华为未来的猜测与想象。孟晚舟的“首秀”不时会被提起。
2013年,她以首席财务官的身份出现在华为2012年业绩预发布媒体见面会上,任正非之女的身份在网络上广泛曝光。
随后,面对铺天盖地的华为“藏了20年的秘密接班人”的说法,她回应得直截了当:华为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被问到这个随母亲孟军姓的名字,她大方解释,这是她在16岁时自己改的;在被提问父亲的持股比例时,她说:任总在华为持股1.4%,华为是一家全体员工拥有的公司,而不是被个人所拥有。
“任总”而非“父亲”的称呼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很快,人们就意会到,在正式场合这一称呼恰如其分。
2016年9月,孟晚舟在清华大礼堂与800学子对话,分享了华为的人才观,其中一条便是“不拼爹,不拼妈,一切看贡献和能力”。
这是任正非的理念,推崇任人唯贤、唯能,而非唯血缘。华为人很清楚他“世界级的野心”——从一开始就不把华为看作家族企业,与大家分享绝大部分股权。
2019年4月24日至25日,“5G产业发展深圳行”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图为电信大厦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华为5G通讯芯片。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刘玳杞 摄
不过,血缘总有化不开的神奇力量。
尤其是在这600多天,心声社区中关于孟晚舟的推送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讨论热度。“有其父必有其女”的评论观点频频出现。比如,对一篇孟晚舟写于2018年12月19日的日记,便有人评论有其父风范。
日记记录了日本东京一位普通市民对孟晚舟的声援,也回顾了华为在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时的坚守。孟晚舟曾多次公开谈到这段经历: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当不少电信设备供应商撤离日本时,她选择了逆行。从香港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只有两个人,她和一位日本乘客,机组人员反复确认她是否上错航班。彼时,华为高层纷纷赶往日本指挥,工程师们也穿上防护服,向福岛挺进,抢修通信设备。
身先士卒,很“任正非”。2017年2月15日,他与尼泊尔代表处员工座谈时说:“我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同样的感性时刻,还发生在最近的华为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袒露心迹,做好了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孟晚舟的准备,但坚决“不用人民的利益换取女儿的自由”,华为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
在遥远的加拿大,孟晚舟感慨过身陷方寸之间的困窘,但始终坚信,苦难压不垮心中的亮光。
正因如此,困于方寸,才有方寸不乱的力量。
本文图片为官方授权发布
全面解析拜登"对华三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