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消费视窗・发展银发经济①)
江苏海安市育才社区,志愿者给社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版式设计:汪哲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这一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养老等老年服务产业也被视为“朝阳产业”,银发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但也应看到,目前老年消费市场还存在消费环境不完善、产品种类不丰富、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一些老年服务产业仍不成熟。如何打通“堵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本版推出“发展银发经济”系列报道,供相关各方参考。
――编 者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消费走进千家万户,也同样影响着老年群体。当“数字化”遇到“老龄化”,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因“数字化”而更便利,另一方面,跟不上“数字化”发展步伐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
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眼下,一些地方正在加快探索,提供适老化产品、开设智能培训班、开展个性化服务,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数字生活。
面对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老年人有点力不从心
“有点复杂,怎么定位,我还是没琢磨透……”85岁的赵大爷一边对女儿赵玉说,一边慢慢点开了手机里的打车软件。赵玉接过手机,耐心地给老人再次示范如何正确定位。“唉,道理我懂,可是每次操作起来就容易出问题。”赵大爷说。
赵大爷家住北京朝阳区,患有心血管病,需要经常去离家10公里的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由于腿脚不方便,赵大爷平时都是打车去医院。但自从有了打车软件,路上就很难招手打到车了。每次去医院,赵大爷都需要女儿帮忙在软件上下单。
但每次都找女儿确实够麻烦的,有一次赵大爷试着自己打开了女儿帮忙下载的打车软件,花了很长时间,将上车点和目的地定好位。呼叫车辆后不久,就有司机与他联系,告诉他已经到上车点了。但赵大爷怎么都找不着车,问了旁边的一位小伙子,才知道自己定位到了小区的另一个门。在小伙子的帮助下,赵大爷费了半天劲终于上了车。
“当时如果没有那位好心的小伙子,可能就去不成医院了。”赵大爷说。
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看病就医……当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服务方式逐渐被智能化服务代替,一些习惯了排队挂号、路边打车等生活方式的老年人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但日常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却并不多。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网民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介绍,我国互联网正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上线,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些老年人仍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我们既要鼓励老年人使用新技术、拥抱数字生活,也要兼顾一些老年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需求,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上海做出了有益探索。9月28日,上海市政府联合上汽集团推出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平台与出租车候客点联网,增设了线上线下一键叫车功能,方便老年人搭车。在线上,乘客不需要输入上车地点或者目的地,只需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发出用车需求;在线下,乘客只要在出租车候车站,按下“呼叫”键,平台上的巡游出租车就会及时响应,快速开过来接乘客。
满足老年人需求,推出更多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
“怎么操作啊?我昨天还会呢,今天又忘了!”近日,南京鼓楼区69岁的张天琴在一家超市购物,站在收银台前,她又忘了怎么用手机付款了。“您看这上面有一个加号,点进去,倒数第二个是付款码。”在超市收银员的提醒下,张天琴终于想起来如何操作。
操作完成,张天琴拎着商品准备离开,却被收银员拦住,“您的手机里钱不够了,得换个方式或者是用银行卡支付。”“钱不够了?我没有绑定银行卡,都是我女儿给我微信转账,这可怎么办?”张天琴拨通电话让女儿转了些钱过来,这才付款成功。
“手机上的字太小了,很容易看不清。语音聊天、发表情包我会,就是经常找不到付款码。”回到家里,张天琴戴上老花镜、拿出手机,反复琢磨如何使用手机付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老人虽然会上网,能使用微信基本聊天功能,但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等稍微复杂点的操作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
专家指出,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开发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主要瞄准的是年轻消费群体,强调功能齐全和选择丰富。而老年群体受视力不佳、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较弱等条件制约,更看重安全度和便利性。
相关互联网企业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9%。疫情防控期间,老年群体加快适应数字生活,今年第三季度老年人使用手机淘宝APP的月均活跃度同比增速远超其他年龄段,高出整体水平29.7个百分点。
一边是规模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一边是亟待优化升级的市场供给,高效匹配供需、激发银发经济潜力迫在眉睫。
这对互联网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隋静介绍,工信部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聚焦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特定需求,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改造,同时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让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
加快培训服务,让老年人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
“从右下角‘我的’点进去,可以看到支付宝里有多少余额,大家记住这个页面,接下来我教大家怎样在网上买东西。”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钟裕社区,十几位老年人正在接受智能手机使用培训。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走访社区发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非常强烈,但实际操作起来还存在不少困难。我们开设培训班就是希望带来一些变化。”钟裕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玲介绍,除了讲解话费充值、智慧出行等基本操作外,还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添加了网购、线上买菜等APP使用,以及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讲解。
已参加3堂课的王阿姨对培训赞不绝口:“学会移动支付后坐地铁、乘公交、缴水电费都很方便,等我学会网上买菜,就不用每天上下楼梯跑菜市场了。”
今年5月,为方便中老年人享受科技生活,宁波市科协推出中老年智能手机操作技能培训,在各区县(市)共设置了200余个教学点。根据规划,今年宁波市将完成10万多人次的智能手机培训,帮助中老年人掌握新闻阅读、天气查看、医院挂号、公交查询、手机导航、移动支付等实用功能。
培训效果如何,老年人是否能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
“当然能!一些老年人起步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秦路广在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工作,目前是老年人社区培训教师,在他看来,培训的效果非常好,不少老年人已经能够掌握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用技能。
秦路广分析,这几年,数字工具快速更迭,一些老年人基础薄弱,主要向家庭成员学习使用数字工具,而成年子女大多忙于工作,很难抽出一段时间详细为家中老人讲解,两代人的年龄差也会导致子女不太了解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另外,教的方法不对,也会导致老年人对数字工具一知半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培训班教学系统全面,更重要的是把社区里的老年人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环境,能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秦路广说。
“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陆诗雨说,子女的影响和带动是老年人开始接触数字工具的重要原因,子女应给老年人更多关注和包容,支持老年人拥抱数字化智能时代。
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数字融入问题。专家表示,虽然存在各种困难,但老年人普遍渴望融入数字生活,也完全能够通过学习提高数字能力。这需要家庭、社区和相关机构等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