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明明对华不友好,为什么在中国如此受欢迎?

最近的朋友圈里,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All-In Summit 2024 里围绕世界政治局势的一场对话广为流传,并被很多人称为“年度最佳辩论”。

辩论的主角之一米尔斯海默随即就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访问:10月10日,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邀请,米尔斯海默在人大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从现场照片来看,可容纳三百人的阶梯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领导座椅前排都有很多学生蹲坐在地上听完了整场讲座。11月11日,米尔斯海默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讲座,现场同样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米尔斯海默在中国,特别是在校园的年轻学子间受欢迎的程度之高,连米尔斯海默自己都觉得意外。在人大开始讲座前,米尔斯海默很坦诚地说他在美国从来受到过像在中国这样的欢迎,引发了台下学生们的笑声和掌声。

在此前的媒体访谈中,米尔斯海默也曾如此表示他对自己在中国受到欢迎的诧异:“我从2000年起就开始访问中国,我的著作被翻译为中文出版,书中我提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这对中国并非什么好话,也就是不是很友好,但我没想到中国会邀请我去,受到了摇滚巨星般的欢迎”

从其立场和一贯的论述来看,作为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的米尔斯海默对中国确实“不是很友好“。

在其广为流传的国际关系学大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中,米尔斯海默在英文修订版中专门将第十章的标题改写为“中国能不能和平崛起”,并且做出了中国崛起后亚洲必然会出现战事的论述:他认为中国继续崛起,就要走强军路学美国统治西半球来称霸东亚;因为国家要生存,最好、最保险的办法无非是做地区霸主;但中国的邻国和美国一定会设法遏制中国,阻止其称霸。这就会引起安全竞争,最终威胁亚洲安全。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于2001年出版之后,米尔斯海默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国不能和平崛起的论调,他不仅在别国这样讲,在中国也照样讲,貌似还越讲越受欢迎。

就在他和萨克斯教授进行的被称为2024年度最佳的辩论里,米尔斯海默又一再地重复了这一观点,并且明确表示他完全支持遏制中国,他甚至觉得寻求接触中国的政策都是愚蠢的; 同时他认为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三国关系中,美国应该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来掣肘中国,俄乌战争后拜登政府把俄罗斯推向中国的政策十分愚蠢。

作为其辩论对手的萨克斯教授,身为经济学家反而更愿意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出发看到积极的方面,萨克斯教授不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安全威胁,不建议在中国面前咄咄逼人,并且承认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可能是全球最受益于中国崛起的国家。

从某种方面来说,哥伦比亚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或许更能代表国内看待中美关系的主流观点,正如我们常讲的“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合作重于竞争。

然而就在这场辩论中,米尔斯海默却仍然坚持认为“中美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安全竞争,一切都围绕安全展开,而不是围绕繁荣展开”。

他还赤裸裸地表示:“很快的,你会看到竞争在各个领域展开,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在高科技战争中打败我们,我们要和他们在经济上竞争,和他们在军事上竞争。这一切都因为:让美国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我们全球唯一区域霸主的地位”

从国内主流观点的角度看,米尔斯海默的这套理论完全就是用美国的霸权思维模板来套用中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把中国视为假想敌,散布中国崛起的威胁论,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气氛,在中美之间搞对立。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对华不友好的米尔斯海默,却在中国校园里受到了“摇滚巨星般的欢迎”,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究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正是因为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印证和迎合了国内受众心目中关于“美国坏和中国强”的是非观,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过滤掉了米尔斯海默的其他杂音。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毫不讳言美国是“残酷无情的强权”,“在世界舞台上,美国常常举止粗蛮,却总是口口声声称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正确的,而其对手的行为是邪恶的、错误的”。

在人民大学所作的题为《多极世界中的美国外交政策问题》的讲座中,米尔斯海默仍然秉持其提出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任何大国的目标都是成为地区霸权同时确保没有其他国家取得地区霸权,所以美国才会全球出击,强力介入欧洲的俄乌冲突、中东的巴以冲突和亚洲的南海局势。

特别对于俄乌冲突,在和萨克斯教授的辩论中,米尔斯海默强调他的看法与萨克斯保持了一致,认为其背后原因是美国为了捍卫自己全球霸权的权力和利益:“俄乌冲突的本质不是普京入侵乌克兰,而是美国将自己的力量投射到前苏联地区”;而这也非常符合国内批评北约东扩引发俄乌冲突的立场。

所以,在说“美国坏”这一点上,国内舆论将米尔斯海默视为是一个说实话的美国人,而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在美国主流学界和政界不受待见甚至被排挤,更容易使得国人将米尔斯海默当作西方世界难得的“知音”。

因此,从敌友观的角度出发,国内舆论不断扩大米尔斯海默说“美国坏”的观点使得作为芝加哥大学教授的他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

除了说“美国坏”之外,公然承认“中国强”也是米尔斯海默在国内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2002年为《大国政治的悲剧》所写的“中文版前言”中,为了强调他所首创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对未来的中美关系的重要启示,米尔斯海默就提出了“如果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仍然保持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它也可能会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力量,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的判断。

到2014年出版《大国政治的悲剧》英文修订版时,米尔斯海默的判断已经变成了“中国崛起是事实,问题在于能不能和平崛起”,因此他特意将全书的最后一章(第十章)重写为《中国能不能和平崛起》,开始论述“为什么中国实力大增,亚洲就有危机”,认为“中国有朝一日可能拥有比美国20世纪对付过的四个潜在霸主中任何一个都大得多的潜力”,“中国在随后与美国进行的全球竞争中还可能会是更强大的一方”。

虽然米尔斯海默在书中,以及在他后续的各种讲座和采访中,论述的重点都在于既然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战略最能防止中国支配亚洲”,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但是因为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过于粗陋而不为美国精英政治阶层所待见和接纳,反而是国内舆论更乐于接受米尔斯海默关于“中国持续崛起将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的判断。

正如米尔斯海默在书中引用学者葛小伟(Peter Gries)的观点,“强调百年国耻的叙事造就了今天中国与西方互动的方式”,当代年轻人非常熟悉中国从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一百年里因国力衰弱而成为其他大国侵略的受害者的屈辱历史,所以来自于米尔斯海默对于中国已崛起为可以和美国扳手腕的对手的外部确认,无疑为当代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甚至会视其为对国家实力上升的赞誉。

因此,一个从美国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竭力向美国政府推广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遏制中国策略的美国学者,在美国精英政治阶层和主流学术圈不受待见而处处碰壁,却在被其视为战略对手的中国受到“摇滚巨星般的欢迎”,或许正是当今社会政治理念日益现实化的反映:

透过米尔斯海默的描述,品质败坏的山姆大叔气急败坏地阻拦气势如虹的中国龙腾空而起的画面无疑最符合当代年轻人对于国际形势的简单想象。

当然,对于米尔斯海默而言,他也非常享受自己在中国受欢迎的待遇。自2003年10月他应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访华开始,他基本上保持了每10年在10月份开启一次中国之行的记录。2013年10月他与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首启对话探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开始 引发国内 舆论的关注;2014年10月两人延续对话围绕 “管理中美战略竞争” 的 话题展开辩论 , 今年10月两人在清华大学进行辩论的课题定义为“全球秩序与中美关系”。

从 米尔斯海默 这数年间与中国学者对话或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 内容来看,他 的基本观点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除了 将 新近发生的国际 事件,如俄乌冲突、以巴冲突乃至美国大选等引为最新例证之外,其说辞基本都是在重复《大国政治的悲剧》里的理论观念,颇有些陈词滥调之感,没有任何新意可言。

学术观点上没有任何变化还不远万里一次又一次奔赴中国之行,于米尔斯海默而言,也是各取所需:中国舆论乐于报道米尔斯海默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美国坏“和”中国强“的论调,而米尔斯海默也非常喜欢在美国媒体上谈论自己在中国所受到的欢迎待遇,无非是希望能由此来抬升自己在美国学界乃至政界的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