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福州尤女士确诊!医生:很多人有这习惯

来源:福州晚报

人们常说,不好好吃早饭

容易得胆囊结石,这是真的

最近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普外科病房里

患者尤女士(化名)

就因为常年三餐不规律

胆囊长了30余颗结石

不得不将结石连同胆囊一起切除了

“一个月我们要做三四十台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大多饮食不规律、少饮水、高胆固醇饮食 。”普外科主任张坤介绍。

三餐不规律 女子胆囊长30多颗结石

尤女士今年56岁,五年前体检查出胆囊结石。因为没啥症状,她选择定期复查。前些日子,她再次体检,发现结石已长大数倍,而且数量增多,几乎塞满胆囊。

“真的能和胆囊长期和平相处吗?”即便没有症状,尤女士也非常担心。为此,她找到张坤主任团队,希望能取出结石。

经过详细检查,张坤主任判断,尤女士的胆囊已丧失功能,即便能取石保胆,也容易复发。权衡利弊后,张坤、李明振两位医生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将切除的胆囊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暗绿色的结石有30余颗 ,其中最大的一颗如龙眼一般大,其余像黄豆粒一样。

“这种黄豆粒大小的结石,与大结石和泥沙状的结石相比,风险更高,如果堵塞了胆囊管,容易造成急性胆囊炎,如果掉入胆总管内,容易诱发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有时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张坤主任介绍。

胆囊结石的诱因是什么?

看着自己的结石,尤女士也十分吃惊,好端端的怎么会长结石呢?

“胆囊结石的成因复杂,高脂饮食、少饮水、饮食不规律、作息不定时、过度节食、肥胖、糖尿病、女性激素水平升高等都是重要诱因 。”普外科李明振副主任医师介绍,胆汁在肝脏内形成,然后流向胆囊并在胆囊中储存起来。每当人们吃饭时,胆囊就会收缩,把储存的胆汁释放入小肠内,与食物混合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所以说,每次吃饭过程中胆囊都会被排空,然后再重新储存新形成的胆汁。如果经常不按时吃饭,胆汁在胆囊内储存的时间过长,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盐等成分就容易形成结晶,这就是胆结石的形成机制。

“因此,人们常说不吃早饭容易胆结石,这是有道理的。 ”李明振介绍,该科室每个月要做三四十台胆囊结石手术,其中女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数人存在饮食不规律、高脂饮食的情况。尤女士也是三餐经常不定时,特别是早餐常常不吃。

李明振还提醒,不仅仅是早餐,午餐、晚餐间隔时间太长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预防胆囊结石一定要三餐规律,确保胆囊定时排空,避免胆结石的形成。

该切除胆囊还是保胆取石?

临床中,不少患者觉得没有症状可以不手术,有的患者则有着强烈的保胆诉求。那么没症状要手术吗?该切除胆囊还是保胆取石,如何选择?

“没症状不等于无害,要定期复查,遵医嘱,积极治疗,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张坤主任介绍,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因此如果有直径大于3厘米的胆囊结石或者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已经失去功能等,都应该选择手术。

对于是否保胆取石,张坤表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主流医学专家都不建议“保胆取石”。因为胆囊取石术后复发率最高可达20%~40%,这意味着致病“温床”还在,整个胆囊不管是解剖结构还是功能方面都已发生变化,很大可能要二次三次手术。

当然对于极个别的特殊情况需要保胆,且条件符合的,普外科同样具备保胆取石的技术。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