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保母察颜观色 儿虐征兆看仔细
卫福部力拚4月底前订出访视指引,同时开设更多训练课程,提高访视员敏感度。图为新北居家托育媒合平台,让有需要的家长能够找到邻近且可信任的保母。(新北市卫生局提供/叶德正新北传真)
1岁男童剀剀遭保母虐死,卫福部将与地方政府研商提高访视频率,但专家直言,关键不在访视次数,中央应制定完善的访视准则,否则只能单靠访视员的经验,可能错失察觉异状的机会,甚至被蒙骗,访视次数再多也是白做。卫福部表示,力拚4月底前订出访视指引。
托育政策催生联盟专员黄乔铃表示,现行访视员可依循的访视标准只包含硬体设备,例如消防逃生、合格婴儿床、厨房和厕所是否隔开等,至于照护方式、托育品质等软体面,都未有任何指引,只能靠访视员的警觉性和经验;对于年轻或较少带小孩经验的访视员来说,若没问到关键,就容易错失察觉异状的机会。
台南市就有一名林姓家长,今年初透过保母媒合平台,挑选一对获政府评鉴优良的保母夫妻档,两人从面试开始一直提供用心整理的婴儿照顾纪录书面资料,加上居家环境媲美托婴中心,因此即使开价比其他保母高,家长仍选择信任专业。
没想到实际送托后,1岁女儿的手臂、屁股常有瘀青,保母反抱怨孩子爱哭爱闹,让家长误以为自己孩子比较难搞,不想被当「恐龙家长」,因此选择接受保母的说法,直到某次孩子的脸被「爱的小手」打到红肿,送到医院急诊,经医师提醒「打小孩就是不对!」才惊觉不对劲,赶紧更换保母。但当家长通知访视员时,对方还帮保母说话,认为该保母不可能打小孩,可能其中有误会。
黄乔铃表示,访视需要技巧,「只要没有问到位,等于没有问到!」中央应订定明确指引,让访视员可以依循,同时也应开设更多训练课程,提高访视员的敏感度;若要增加访视次数,也应提供足够的人力与预算。
卫福部回应,力拚4月底前订出访视指引,除了现有的托育居家安全外,孩子与照顾者间的互动依附关系、观察孩子健康发展、孩子手臂或屁股等部位是否有瘀青等,可能都是儿虐的征兆,都将纳入访视项目,此外也会开设相关训练课程,提高访视员的敏感度与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