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勝利?那些被紅衫軍勝選蓋過的聲音

少数民族与女性挣扎的声音被在红衫军胜利的嘶吼淹没,究竟这场民主大选,是谁的民主?谁的胜利?图/欧新社

11月9号的仰光国际机场一如往常地迎接着前来缅甸渡假,或洽商的外籍旅客和返乡人潮,通关速度一样缓慢,接机的人们贴着玻璃隔板兴奋观望着,安检的X光一样让人感觉不踏实。要不是在液晶萤幕上看到全国民主联盟(NLD)的旗海飘扬,我很难想像前一天刚从专制独裁转型的缅甸,正在用选票写下历史。

民主啊民主,走过贫穷和战乱,等了大半世纪的缅甸人好不容易可以离民主再近一点。在此之前,也许大部分的缅甸人一辈子都没有投过票;老一辈的则不会忘记25年前的今天,NLD在胜选之后被军方宣告选举无效,而翁山苏姬也就此被软禁长达20年之久。

其实缅甸人对选举是不陌生的,陌生的是一个尊重民意的政府和自由公正的政治空间。

▎民主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

与竞选期间的热闹相比,大选隔日的仰光城异常宁静,少了插满红旗的三轮车竞选车队,社区楼下的政见宣传绕口令不再,缤纷的电子花车也从街上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凝滞的空气,像要把时间冻住一样。我坐在开往市区的计程车上,看着窗外的肃然,司机从头到尾只说了一句: 「缅甸天气很热吧?」

可能是回乡投票的缅甸人还没回城吧,我心里默想着。然而如此安静的仰光城此时却让我莫名紧张了起来。

往年选举后的动乱和军方的强势镇压,让缅甸人对此次大选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即使翁山苏姬领导的NLD赢得多数议会席位,但很难说当政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不会再次藐视选举结果,重回军人专政,毕竟血淋淋的历史摆在眼前,2008年的宪法不但保障军方拥有议会25%的非民选席位,更允许军人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之下重掌政权。

大选隔日的仰光城异常宁静,少了竞选期间插满红旗的三轮车竞选车队。图/欧新社

即使11月15日中选会才会确定最后开票结果,但截至今日(11月13日)由翁山苏姬所领导的NLD已经占了中央议会的绝对多数,也代表着NLD所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将很有可能赢得明年初的总统选举。然而在政权真正和平转移之前,我们大家都说不准缅甸未来会走向何方,毕竟自 由民主对缅甸人来说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

为了因应此次大选以及选举后可能会产生的安全疑虑(如:暴动、犯罪、边境冲突等),我所属的办公室早已决定选举前后一个月不会举办大型活动,所有驻田野的外国同事都被召回仰光,一套与选举安全有关的SOP也传达给各个分办公室,警示着大家不要靠近群众聚集地,如何避免被绑架或攻击;有外国同事甚至已经收到驻外使馆的紧急疏散计划。许多店家拉下铁门,百姓们严阵以待,储好存粮、买足饮用水,就担心1990年的历史重演。

▎被边缘化的女性和少数族群

当各国媒体急着宣告NLD的胜选,观选团也对缅甸世纪大选的平和、公正、公开表达赞许、当翁山苏姬站在旗海上说着缅甸需要改变,很多人可能不会去质问为什么占了缅甸人口总数51.8%(来源:2014年缅甸人口普查)的女性,却在全国和地方议会上只有不到5%的席位;而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议会里可能不会有任何一位穆斯林代表,即使穆斯林族群是缅甸境内除了佛教之外,最主要的少数宗教信仰之一。而战乱的边境如Shan、Kachin、Kayah等省份的部分地区,甚至因为安全考量无法投票,更不用提那些根本不被国家承认为缅甸公民的罗兴亚族,和无家可归的难民们。

一位罗兴亚族的选民手持具身分证明的投票通知单。图/欧新社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让缅甸的男人与女人们一直以来,都被赋予差异化的角色分工与社会期待:好的女人是主内的养育者,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伍;好的男人是主外的经济来源,可从事粗重工作并扮演保护者的角色。男人不仅是一家之主,他在公共事务上也往往比女人有较大的决策权,在与宗教文化相关的节庆祭祀活动上,女人也往往是处于负责烹饪与清扫等辅助性,而非领导性的角色;性别差异所衍生出的不平等在广大的缅甸农村更是明显。重男轻女的价值观也限缩了女性在接受教育、职能训练、经济发展上的机会,而这样不对等的结构更是让女人在政治参与上阻碍重重。女性候选人在本次中央和地方议会选举只占了不到15% (来源:缅甸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比例,而现任三十多个部会首长之中也只有两位女性,无法服役的女性也自然被排除于军人独占的25%席次之外。

除了女性之外,缅甸的少数族裔和穆斯林也是这次选举中被忽略的声音之一。种族多元的缅甸拥有至少135个民族,其中以位于中部的缅族为大宗,其他少数民族则多分布于边境,比如东南方的Kayin、东部的Shan、北部与中国接壤的Kachin,以及西南边住了许多穆斯林族群的Rakhine Sate。 他们不论是在长相、衣着、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上都和缅族很不相同。半世纪以来这些边缘省份不只处于发展的边陲地带,还要面对政府军与反抗势力的连绵战火,战争的代价就是低度的社经发展和人民对参与政治的恐惧。此次大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政党组成联盟(Nationalities Brotherhood Federation),为的就是能在以军人为首的USDP和翁山苏姬领导的NLD的夹攻之下,取得一定席次,与两大党筹组联合政府。然而这样的冀望很有可能要落空了。

票已开了大半,但直至昨天为止注1,少数民族政党却只在498可民选的中央议会之中拿下八席。翁山苏姬在竞选期间勤跑边境的策略似乎奏效,人们相信缅甸会因为NLD的执政而离民主和自由更近一步。比起批着文人衣装的执政党,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翁山苏姬可能更有机会让缅甸重拾昔日的繁荣与骄傲。

然而,从头到尾对罗兴亚人所遭遇的苦难选择沉默的翁山苏姬,以及未推派半个穆斯林参选人的NLD要怎么带领缅甸走向真正的民主仍是一个未知数。

罗兴亚族妇女与她的孩子居住在坐落于西缅甸的穆斯林难民营(ThetKelPyin Muslim refugee camp);他们是这次激情的大选里最无法发声的一群人。图/欧新社。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