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再开两陵」让民众参观 最小帝陵「崇祯思陵」开放预约

▲明思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葬有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图/翻摄北青报)

记者魏有德/综合报导

北京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数量最多的墓葬群,在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经过文化保存和整理修缮,十三陵中的永陵和思陵正式对民众开放,前期将以预约方式,在特定日子里前往参观,之后会逐步走向常态化开放的模式,让外界一窥十三陵的皇家墓葬。

▲明十三陵。(图/CFP)

《北青报》报导,继长陵、定陵、昭陵、康陵之后,明十三陵又有两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即日起,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向公众打开参观渠道,市民游客可通过线上渠道付费预约讲解进园参观,目前可预约今年12月份部分日期时段。

▲明永陵是嘉靖帝与皇后的合葬陵。(图/翻摄北青报)

这次开放的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和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的合葬陵。在明十三陵中,永陵的规模仅次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占地25万平方公尺,为明世宗生前所建。

至于明思陵则位于天寿山陵区西南角,占地仅6500平方公尺,约是长陵的二百分之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同时,明思陵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

▲明永陵在十三陵中,规模仅次于最宏伟的长陵。(图/翻摄北青报)

值得注意的是,崇祯帝自缢景山后,「闯王」李自成的手下发现其遗体,遂将其遗体和周皇后一同葬入贵妃田氏的墓中,安葬过程仅花费白银230余两,晚景十分凄凉,也反映出明朝末年时,社会的纷乱。

思陵的名称是清朝所定,当时,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造陵墓如制」,在妃子墓上兴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思陵前方还有一座陪葬墓,正是明朝最后一位太监,崇祯帝贴身太监王承恩的墓葬。

明十三陵最为知名的便是长陵及神道,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陵墓,为十三陵中的第一陵,总神道上有12对石兽和6对石人,石兽按顺序为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石人则是武将、文臣和功臣,皆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