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两父子 汉文帝霸陵与景帝汉阳陵的前世今生

西汉帝陵阳陵汉阳陵博物馆入口处。(图/方伟光提供)

文景之治是指西元前180年-西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上月因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考古学界掀起了对两位父子皇帝陵墓的考古热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阳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外藏坑、北区外藏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陵邑等部分组成。

汉文帝是刘邦的小儿子,他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宠幸,在吕后、戚夫人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且生了个儿子刘恒。薄姬不与吕雉、戚夫人争皇位,他的儿子刘恒被封为代王,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历史却眷顾了这位“不争”的女人,有一天,长安派来使者,迎立他的儿子做皇帝,薄姬也成为皇太后。刘恒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思想受母亲影响很大。他的治国策略,叫做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他和儿子汉景帝,开创了一个叫做“文景之治”的盛世。在营造帝陵的时候,汉文帝没有选择咸阳塬上的父亲身边,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洞悉刘恒的真实想法。总之,他避开了咸阳塬,选择了西安东郊灞河和浐河之间的白鹿原,另起炉灶为自己营建陵寝,这就是霸陵。在白鹿原上,有两座覆斗形的高大封土,其主人分别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和皇后窦漪房。

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陈列手段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充分保护了陵园的整体环境风貌。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着近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精品文物1800多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及西安市高陵区两市三县(区)。

汉阳陵博物馆陈列汉代历届帝王的简述。(图/方伟光提供)

汉代帝王陵墓风水格局与传统坐北朝南不同,阳陵给出了答案

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外藏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外藏坑,分别占地96000平方米。 90年-97年,先后对南区的14座坑进行了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可能与西汉时期长安城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外藏坑、北区外藏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陵东侧13号外藏坑出土多是动物陶塑,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图/方伟光提供)

西汉帝陵祭祀模拟。(图/方伟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