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困局: A股到港股,6000亿剩1800亿
锋雳 王文华
港交所一道槛,万达系兜兜转转,始终还是没绕过。
2022年4月22日晚,上市招股书失效一天后,万达商管锲而不舍再度向港交所递表。2016年9月,王健林认为万达商业的估值被严重低估,选择从港交所退市,退市前总市值为2376.8亿港元。
从港交所退市后,万达系依然没有摆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再与资本市场失之交臂。先是为在A股上市蛰伏超五年之久,再到珠海万达商管(简称“万达商管”)单独拆分欲登陆港交所,岁月蹉跎,又是许久。
上市时嫌被低估,要退市;退市了又要再上市,难。
私有化之后,进退两难
A股上市这件事上,王健林没有踩到点。
万达选择申请A股上市之时,恰逢监管层对房地产调控加码,融资环境趋严,房企在A股的IPO几近停滞,2016年和2017年,未有房企上市。2018年,仅有南都物业一家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是物业服务,而不是房地产开发。
上市遥遥无期,对赌协议眼看就要到期。当初的私有化退市,成了一把双刃剑。
按照约定,如果退市满两年或在2018年8月31日前,万达商业未能在A股上市,则需以每年12%的单利向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2018年1月,王健林为万达商业引入新战投,投资额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14%股权。但同样签订了对赌协议,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此后,苦等三年多后,上市依然未果,留给万达的时间不多了。2021年3月,万达商业宣布撤回A股上市申请。10月,万达在港递交招股书,拆分轻资产子公司珠海万达商管上市。
不过,此时港交所的上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与前两年房企物业板块纷纷港股上市的热闹场面不同,2021年下半年,港股物业板块热度降温,港交所开始收紧房企及相关行业的IPO申请并出台新规。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上市企业基础盈利门槛提高60%,规模小、盈利差的房企上市难度加大。
再加上今年以来,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美联储缩表预期等大环境影响,港股市场震荡下行,市场持续低迷,这样一来,万达商管或将很难收获一个满意的估值。
2021下半年利润暴涨
大环境不友好,万达商管自身也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随着万达商管在管商业广场及在管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张,收入不断上涨。2018年至2021年,营收由110.23亿元增加至234.8亿元。
不过,万达商管净利润此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18年至2020年,万达商管的净利润由20.22亿元下滑至11.12亿元。
2021年,净利润却突然暴涨215%至35.12亿元。2021年万达商管的净利润仅6.6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净利润大涨至28.5亿元。
净利润为何在2021年大幅上涨?万达商管解释称,是由于收入的增长所致。
2021年5月,万达商管开始对委托管理模式下的运营管理服务收取服务费,带动这一模式下的商业管理服务收入由2020年的6240万元猛增6119.9%至38.81亿元。同时,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增加。
尽管2021年有35亿的净利润,但依然解不了万达的窘境。万达商管引战时签署的对赌协议要求,万达商管在2021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亿元、94.6亿元。如若未达成,大连万达商业及珠海万赢将对投资者进行补偿。
从招股书数据看,2021年实现净利润35.12亿元,距离对赌的51.9亿元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万达商管称,2021年预估实际净利润已达到目标净利润的要求。
招股书展示的对赌协议显示,2021年预估实际净利润不低于51.9亿元的的计算方法是基于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运营模式改变等假设,2022年及2023年则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计算净利润。实际上,万达商管自2021年5月开始调整运营模式,对委托管理模式收取运营管理服务费,也就是说万达对赌的2021年净利润计算方法主要参考调整运营模式后产生的净利润。
“大象”缓慢转身
万达商管的另一层压力来自对母公司万达集团的高度依赖,这也是房企旗下的物业公司的通病。
万达商管的主营业务是为商业广场提供运营服务,包括商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及增值服务。目前,万达商管共管理420个商业广场,管理面积5921万平方米,2019年至2021年平均出租率98.8%。
万达商管采用委托管理和租赁运营两种运营方式。委托管理模式是万达商管全权负责管理商业广场,收入主要来自运营管理服务费、开业前咨询服务费、物业管理服务费等。
租赁运营模式是从业主处承租,并将商业广场内的商业空间出租给商户,同时全权负责管理商业广场。收入除了开业前咨询服务费、物业管理服务费和增值服务费外,还包括从商户处收取的租金。
根据此前招股书披露,万达商管在管的420个商业广场中,有285个母公司万达集团集团商业广场采用委托管理模式,135个在管独立第三方商业广场中有95个采用租赁运营模式。2018年至2021年,万达集团为万达商管贡献的收入比例由81%降至69.7%,尽管比例持续下降,但业绩严重依赖母公司显而易见。
此前,万达宣布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不再开发持有重资产项目。这意味着万达商管的营收增长对母公司的依赖将减弱,未来只能寻求更多的第三方业务。
招股书显示,万达商管在管的独立第三方商场数量逐步增加,由2019年的71个增加至132个,占比由22%增加至31.7%。截至2021年年底,万达商管有161个储备项目,包括139个独立第三方项目。
作为商管行业的“大象”,万达商管未来业绩能否持续达到承诺,仍是未知之数。但近几年房企的估值环境,相当不乐观。
从港交所退市前一年,2015年9月,证监会就已受理了万达商业的招股书申请书,当时有声音称万达商业市值有望达到6000亿元。
2021年10月,万达商业将万达商管拆出上市时,估值仅为,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