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港督彭定康(上):香港命運相連的「光榮撤退五年」

1997年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命运分水岭的重要一年。图为香港移交的隔年,彼时象征着港英旧时代的香港启德机场关闭;宣告新时代到来的赤𫚭角机场启用。 图/美联社

文/郭耀斌(The Glocal 研究员)

在1992至1997年出任最后一位香港总督、香港人䁥称「肥彭」的彭定康(Chris Patten),在2020年6月中加入了英国的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成为该组织的赞助人。彭定康表明支持香港人追求自由,也认为伦敦对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香港人负有道义责任。

在此之前,彭定康亦与共事多年的党友、英国前外相芮夫金(Malcolm Rifkind),联手找来来自全球43个国家及地区、超过900名现任及前任国会议员或官员(截至6月19日),一同联署谴责中国人大订立《港版国家安全法》这个举动,是「明目张胆违反《中英联合声明》」。

彭定康在2014年9月香港「雨伞运动」前后,便多次接受传媒访问和在报章撰文评论香港事务,多番声援港人追求民主自由,呼吁北京遵守《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但大多是字眼或精神上声援港人,立场大致温和,更明言不支持港独;但当中国人大宣布草拟港版国安法后,他积极拉拢西方政治人物支持港人诉求,又呼吁七大工业国(G7)联手反对北京订立港版国安法,与香港人同一阵线。

「末代港督」彭定康被英国赋予了移交香港主权予中国的「光荣撤退」任务,在1992至1997年担任港督。图为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彭定康在离开黄大仙祠时人群簇拥。 图/路透社

众多西方国家政府及政治人物支持香港人,反对北京的举动,明显是因为美国向盟国施压,但笔者亦不敢断然抹杀彭定康的热心举动。彭定康自1966年起从政,1979年首次担任英国国会议员,至2004年卸任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专员,外界对其接近40年的从政印象和评价,大多来自其5年的港督任期。

彭定康不像以往的港督,本身没有涉及中国以至英国殖民地事务的历练,出任港督一方面是要执行英国移交香港主权予中国前的「光荣撤退」任务,另一方面他把握了这个罕有「执政」机会,向香港人、北京以至国际社会显示其政治手腕和风趣幽默作风,在英国保守党政府支持度不断下滑期间,在地球的另一方继续垂范保守党人的政治风范。

彭定康出走远东这五年,尝试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虽然改革最终只有2年寿命,但过程中不但成为他政治履历中最重要的注脚,香港人的政治意识也因他而有所改变,竖立了香港人对政治领袖的标准,埋下了今日中港关系以至国际社会关注香港局势的伏线。

彭定康明言不支持港独,不过从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2019香港「反送中」运动,再到2020《港版国安法》争议,彭不时支持香港人争取自由,批评北京破坏香港人应有权利,而且语气一次比一次重。 图/路透社

▌一切由败选开始

彭定康1944年出生,成长在伦敦一个祖先来自爱尔兰的天主教家庭,1965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毕业,主修现代历史。他在1966年加入保守党,直至1979年于巴斯(Bath)选区胜出英国国会选举后,才正式步入英国政坛主流。

年轻有为的彭定康平步青云,1983年便担任政府的政务次官,其后晋升至国务大臣。1989年7月,他终于获首相兼保守党党魁柴契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赏识,加入内阁出任环境大臣,负责当时极受争议的人头税(poll tax)政策。此政策加上柴契尔夫人与欧洲国家关系闹僵,迫使柴契尔夫人在1990年党魁选举期间辞职,结束她超过11年的首相生涯;而彭定康与柴契尔夫人的政敌夏舜霆(Michael Heseltine),连同时任财相梅杰(John Major)和时任外相赫德(Douglas Hurd),被指是「倒阁四人组」。

梅杰接任柴契尔夫人的首相和保守党党魁一职后,迅即委派彭定康担任兰开斯特公爵领地事务大臣,以及保守党主席(英国政党是政务和党务分开,保守党主席是该党的党务负责人,而彭定康当时的任务,是为保守党统筹1992年的英国国会选举)。

1992年,宣誓就职香港总督的彭定康,他与香港的命运也从此相连。 图/法新社

彭定康不负所望,成功扭转保守党被人头税政策拖累的劣势,助该党在选举获得过半议席,但或许因为过份关顾党友的选情,忽略了自己的选区,彭定康最终意外不敌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成为该届选举其中最冷门的战果。

梅杰成功连任前,在国内不但保守党的支持度一直落后对手工党,英国在香港主权移交过渡期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姿态被指过份软弱,期间梅杰更要屈服于中国的要求,在1991年9月亲自前往北京,签署有关中英两国涉及香港兴建新机场事宜的谅解备忘录。

梅杰将之视为外交失利,结果迁怒于2名力主梅杰到北京签署的官员——港督卫奕信(David Wilson)和首相府中国事务顾问柯利达(Percy Cradock),于同年12月决定狠下心撤换二人。当中的港督一职,伦敦意外地未有即时公布人选,继任人选在1992年上半年悬空了一段时间(卫奕信留任至继任人选上任为止)。当彭定康败选后,梅杰委任彭定康出任末代港督,安抚这位48岁的亲密党友,也力图重振英国外交的声誉。

当时不少传闻认为,假如彭定康成功保住议席,有望在梅杰的内阁中担任外相。梅杰在1999年出版的自传中,则透露打算在彭定康胜选后任命他为财相。由此观之,梅杰对彭定康寄望甚殷,而彭定康在香港的5年不时与中国对着干,可谓「符合期望」。

1997年香港七一主权移交前夕,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偌大的香、港二字。 图/美联社

▌焉知非福

二战后,英国部署陆续撤出殖民地,由伦敦委派的英属殖民地总督,大致都是执行把权力由殖民政府顺利交接至新政府这个任务。彭定康在1992年7月履新担任末代港督,当时香港的主权已经确定在1997年转交至中国手上,加上伦敦因中国市场对英资企业有庞大利益,即使发生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也不欲因香港主权问题破坏与北京的关系。彭定康千里迢迢来到香港,理论上可发挥的空间不多,但这个看似鸡肋的任务,却为他改变了一生。

彭定康亲密党友梅杰的胜选蜜月期,只维持了约5个月。英国在1992年9月被金融狙击手索罗斯(George Soros)成功卖空英镑,无力在欧洲汇率机制中维持英镑汇率下限,引发英镑急剧贬值,冲击英国经济。自此,传媒和民众对梅杰的经济政策不断失去信心,加上连番施政失误,保守党政府民望持续下滑,导致该党在1997年的英国国会选举中惨败,经历了13年在野时期后至2010年才重新执政。

即使彭定康如梅杰所指出任财相,因现实条件所限,也没有能力阻止索罗斯卖空英镑。彭定康不在内阁,避过了保守党由盛转衰这一劫,对他个人而言实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香港主权转交已成定局、加上中国市场对英资企业有庞大利益,即使发生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英国政府也不欲因香港主权问题破坏与北京的关系。彭定康千里迢迢来到香港,理论上可发挥的空间不多,但这个看似鸡肋的任务,却为他改变了一生。 图/法新社

▌在香港「执政」的五年

香港在大英帝国版图中一直有特别的意义。香港既非澳洲、纽西兰和加拿大这类理论上是自治领(dominion)、但实质上是独立国家,自治程度亦不如1959至1963年期间的新加坡自治政府,但伦敦在二战后不断给予港督自主空间,在财政和对外贸易上不用事事考虑伦敦的利益,间接促成香港在1997年后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仍享有自主权。即使如此,1992年的香港命运早已注定,政治上铁定在1997年由中国行使主权——究竟彭定康可以做什么?

彭定康抵港履新当日,没有像以往的港督穿上殖民地官员的官服,相反有如胜选后的政治人物到所属的选区拜票和谢票,不断向在场观礼的观众挥手打招呼,使香港人另眼相看。任内5年,他不时到访民间视察民情,与民众挥手打交道,听取民众陈情社区及生活问题,即场接受传媒采访,甚至表现馋嘴的一面,公开「吃蛋挞、喝凉茶」。

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彭定康在1993年带同正访问香港的时任德国总理科尔(Helmut Kohl),一同前往西饼小店泰昌饼家亲尝蛋挞,令该店声明大噪。事后有说法认为,彭定康公开吃蛋挞是为了因应1857年裕盛办馆毒面包案,代表香港殖民政府正式向港人致歉。但不论真相如何,他这个吃蛋挞的公关举动,很多经历过彭定康任内五年的港人至今仍津津乐道。

彭定康参考了英国国会开幕大典上的女王(或国王)致辞,每年10月亲赴立法局宣读《施政报告》,简述香港殖民政府在未来一年的施政方针。他也仿效英国国会的首相问答,在香港首创立法局答问大会和市民答问大会,亲身接受议员和香港人质询,一方面展示他能言擅辩的才能,也成功拉近港督与香港人的距离,以示自己向香港人负责。

爱吃蛋挞的彭定康,可说是香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图为泰昌饼家的墙上,挂着彭定康带着德国前总理科尔前来吃蛋挞的照片。 图/美联社

图中为科尔,图右为彭定康。有一说揣测,彭定康公开吃蛋挞是为了因应1857年裕盛办馆毒面包案,代表香港殖民政府正式向港人致歉。 图/路透社

吃吃喝喝、表现亲民的背后,彭定康在香港其实是要干一番事业,那就是推动香港政治改革,尝试在英国和中国之间,尽力为香港争取政治空间。他在上任后3个月、1992年10月公布政治改革蓝图,增加香港立法局的民主议席,目标在1995年的立法局选举中实践。

为了达成这个艰巨任务,彭定康找来旧下属、绰号「大龟」的戴彦霖(Martin Dinham),以及年仅27岁、绰号「细龟」的黎伟略(Edward Llewellyn,现任英国驻法国大使)担任他的两名私人助理,再配合新闻秘书韩新(Mike Hanson,中途离任,由麦奇连Kevin McGlynn接任),和驻香港多年的学者、绰号「魔僧」的顾汝德(Leo Goodstadt),组成又称「心战室」的四人幕僚团队,把辅助港督施政多年的殖民地事务咨询组织行政局(现称行政会议)视作花瓶,束之高阁。

彭定康在英国经过多年选举历练,也担任过内阁成员,他把民选政治人物的作风带到香港,使从未体验过真正民主制度的香港人,感受到类似民选领袖的问责执政,一改以往香港殖民政府高高在上、与香港人保持距离的封闭风格。

近年解密的英国档案显示,中国反对英国在香港逐步推行民主——客观上是为了确保中国在1997年接收香港主权时,香港殖民政府的开明专制特色能够保留至1997年后为中国所用,防止民主的香港社会改变中国民众思想,动摇中共政权。彭定康当年尝试在香港推进民主,举动进取,自然引来中国激烈反弹。

——▌接续下篇 〈末代港督彭定康(下):宁化飞灰不作浮尘...中国恼火的「港英喉中刺」〉

——▌接续下篇 〈末代港督彭定康(下):宁化飞灰不作浮尘...中国恼火的「港英喉中刺」〉

吃吃喝喝、表现亲民的背后,彭定康其实是要推动香港政治改革,这自然引来中国激烈反弹。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