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时钟」前进一秒! 距离世界毁灭只剩89秒

▲末日时钟只剩下89秒 。(图/路透)

记者张靖榕/综合报导

「世界末日钟」(Doomsday Clock)自1947年设立以来,象征性地测量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今年(2024年)1月23日,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宣布,末日钟的时间被调整至距离午夜仅剩89秒,创下历史最接近全球毁灭的纪录。

过去两年,该组织将时钟设定在距离午夜90秒,主要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全球核武竞赛升温、以色列与哈玛斯(Hamas)在加萨的冲突以及气候变迁危机。此次再度调整时钟,反映出核武风险、气候变迁、生物威胁以及人工智慧等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全球风险持续升高。

「世界末日钟」由「原子科学家公报」设立,最初是为了评估核战风险,后来在2007年将气候变迁纳入考量,如今更扩展至生物技术、人工智慧与资讯战等领域。该组织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每年会与诺贝尔奖得主等专家共同决定时钟时间。

「我们将时钟调整得更接近午夜,因为我们看不到全球挑战有足够的正向进展,」该组织科学与安全委员会主席、芝加哥大学教授霍兹(Daniel Holz)表示,「拥有核武的国家不仅在扩张军备,更投入数千亿美元,发展能够毁灭人类文明的武器。」

霍兹还指出,人工智慧(AI)、生物技术及太空科技的发展远远超前于监管法规,这加剧了全球不稳定性。他特别强调,假讯息与阴谋论的散播,正在侵蚀人类对真实资讯的判断力,进一步加深各国的对立与冲突。

该组织总裁布朗森(Rachel Bronson)则表示,「当末日钟指向午夜时,代表世界已发生核战或毁灭性气候变迁,使人类面临灭绝。我们永远不想走到那一步,也希望永远不会发生。」

过去78年间,末日钟的时间随着全球局势变动而调整,有时保持不变,有时则提前或延后。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与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曾是该组织的早期顾问,该组织至今仍集结来自物理、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

对于末日钟的象征意义,美国宾州大学环境科学教授曼恩(Michael E. Mann)认为,「这是一个不完美的比喻,因为它将不同类型的风险混合在一起,但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警钟,每年提醒我们,人类生存正处于多重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