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与“反摸鱼”不断过招,谁赢了?
对于打工人而言,一份无法摸鱼的工作,大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两三年前,一个员工要是公然讲出这种话,或许还会有点心虚。
但如今,这种情况反了过来,当一个老板公开批评员工摸鱼时,反而会遭到舆论的嘲讽。
就像前段时间,国美集团通报内部员工的摸鱼现象,本意是在公司内部“杀鸡儆猴”,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舆论场上一点便宜也没占到。
在那份通报里,国美集团称,公司部分人员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并将员工的部门、姓名、楼层、非工作流量信息等进行了详细通报。
图源网络
消息一出,职场上流传多年的“别用公司网络聊天”被坐实,打工人终于清楚地意识到,所有摸鱼手段都无处遁形。
但,不摸鱼,是不可能的。
在有意思报告发起的一项调查中,30%的人每天在上班时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摸鱼,占比最高。从不摸鱼的,仅有22人。
想通过高强度的监管手段来阻止职场人摸鱼,真的有效吗?
治标不治本的懒政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国美的那份通报里,有人使用音乐和视频软件的流量超过十几个G,这意味着,花在这些软件上的时间,足足有十几个小时。
当一个团队中的大多人数人,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恐怕整个团队的工作分配、职责划分、制度设计都出现了问题。
职场上流传的另一句话是,当一家公司开始抓考勤时,说明这家公司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话放在国美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几年来,国美的表现持续下滑,已不复当年国内家电零售市场第一的荣光。
根据国美零售的2020年业绩公报,2020年国美全年净亏损69.94亿元,相较19年亏损25.90亿元同比扩大170%。这是国美自2017年起连续第四年业绩亏损,四年累计亏损约150亿元。
一家业绩持续下滑的公司,通过监控流量使用情况来防止员工摸鱼,大概率只是一种管理上的懒政。
毕竟,员工摸鱼,对公司而言,不一定都是洪水猛兽。
根据有意思报告的调查,73%的人认为适当摸鱼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有人提到,“聊得来的同事延缓了我的辞职,而带薪聊天让工作没有那么乏味”。
97份以管理层身份作答的问卷里,64%的管理层认为适当摸鱼,无伤大雅,29%的管理层对摸鱼的态度是“只要不影响工作进度,尽管摸鱼”。
个人目标明确、职责目标清晰、团队配合默契,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应有的工作,从而促进整体效率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摸鱼又有什么所谓呢?
更值得警惕的是,摸鱼,也不仅仅只是员工偷懒这么简单。
有部分人摸鱼是因为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谋生手段,摸鱼,就成成了一种消极抵抗。
在有意思报告的调查中,40%的人认为摸鱼现象普遍的原因是贵工作没有期待,得过且过。
因而,想通过强监管这种方式来阻止员工摸鱼,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不摸鱼的工作,存在吗?
当一个人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大概不存在摸鱼之说。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付出有回报的时候,大概他也不会摸鱼。
问题在于员工能否在这份工作中找到意义、看见价值,能否觉得自己被尊重,这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司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来帮助员工发现自身的价值。
人们常举的例子是海底捞如何为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感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包括清晰明确的晋升通道,干净舒适的住宿条件,步行20分钟就能到的宿舍,对员工家人的真切关怀。
能做到如此的公司或许是少数。
一些人打工人常听到的话术是“公司上市后可以一起分红”“多努力才会有更多机会”,到最后,他们发现,这可能都是老板画下的一张又一张大饼。
于是双方都清楚,摸鱼不可能彻底避免时,摸鱼就不再只是员工之间的的心照不宣,也是员工和公司之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契。
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工作才能真正被推进。倘若哪一方打破了这种平衡,这份雇佣关系或许也就走到了尽头。
如今,职场上几乎人人都能感到内卷的压力,但另一方面,摸鱼哲学也不断壮大。
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又只是事物的两面:大环境让人喘不过气,所以小范围里要尽量让自己轻松。
但职场上的打工人也要清醒,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可能一直爽,也可能会摸到失业。有些人的摸鱼是调剂,有些人的摸鱼是自暴自弃。
到最终,我们每个普通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未来我将要走向何方?只有这样的问题有了答案,哪怕是摸鱼,也会是有方向的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