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号”搭乘天舟七号发射成功
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
在火箭发射观摩区欢呼的人群中,有30余位来自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他们参与研制的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此次搭乘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一起发射升空。被命名为“南京号”的这颗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
“南京号”科普卫星采用6U立方星设计,装载“我们的声音上太空”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携带VAT电推进,具备主动变轨和离轨能力。“这颗卫星既可以播放、上传和下载音频,还可以拍摄图片和视频,对地观测分辨率达到3.5米。通过卫星上自带的灯光带,还可以引导在地面上的学生开展光通信验证科学实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介绍。一所高职校怎么会参与研制卫星?这要追溯到4年多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签署了一份共建新时代航天工匠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协议。“航天事业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家,需要设计师,也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而这正是高职院校的优势。”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庆礼告诉记者,“让师生共同参与研制科普卫星并最终成功发射,就是一个生动的产教融合过程。我们把卫星工程当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灯塔工程’,学校以此为契机,新开设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并发展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与航天相关的专业群。”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高家伟参与了热控包覆实验和部分焊接工作。回想起整个过程,他依然十分激动,“在热控包覆实验中,聚酰亚胺薄膜单克成本差不多与黄金相当,一旦做得不好薄膜就报废了,参与卫星制作工作让我学会了必须要细致严谨。今天卫星升空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特别自豪!”“南京号”的研制过程,也让同学们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在校园内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首个地面接收站和测控大厅,配置卫星测控展示及操作控制相关设备。未来,当“南京号”科普卫星运行到南京上空时,师生们可以上传下载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实验,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素材。这个科普平台也将对外开放,让更多大中小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提升科技创新素质。(张琳 张宣 叶真 王子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