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偷蛋龙新属种化石 两具骨架完整依偎...命名「百年鸳鸯龙」

▲内蒙考古研究发现偷蛋龙新属种「百年鸳鸯龙」化石。(图/翻摄新华社,下同)

记者魏有德/综合报导

大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经3年多的研究,在11月29日对外宣布,内蒙古又发现一新属种恐龙「百年鸳鸯龙」,世界恐龙家族再添新丁。据悉,「百年鸳鸯龙」为偷蛋龙类新类群,化石被发现于2021年,是来自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这两具恐龙骨架化石完整且紧邻的个体,故以「鸳鸯」作为属名。

《北方新报》报导,据介绍,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2021年在阿拉善左旗毛儿图——大水沟野外考察点发现了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在之后3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了野外调查,经过采集、修复、CT扫描重建、激光扫描等研究,发现两具恐龙骨架化石来自1亿多年前的白垩世早期。

研究显示,「百年鸳鸯龙」形态学特征组合有别于已知的偷蛋龙类成员,此前已知的大部分偷蛋龙类皆来自于白垩纪晚期,而「百年」鸳鸯龙也是为了纪念偷蛋龙命名100周年。

大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郝明泽博士表示,「百年鸳鸯龙」体长不足1公尺,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是和鸟类亲缘关系比较近的带羽毛恐龙,「百年鸳鸯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后肢很修长,被认为善于奔跑,但后肢肌肉却不发达,可能又不太善于奔跑,这样的特征组合看似矛盾,却和现代涉禽鸟类一样,百年鸳鸯龙具有涉水习性,为我们了解恐龙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此外,「百年鸳鸯龙」化石中还发现了胃石,证明其像现代鸟类一样,吞食小石子储存在消化道中,帮助研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