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超百亿,市场份额直追美宜佳,红旗连锁控制权突生变故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一夜之间,中国“便利店第一股”突生变故。
12月20日,红旗连锁发布公告称,由于实际控制人曹世如及其一致行动人发生股权转让及放弃表决权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回溯历史,在很多人心目中,红旗连锁实际控制人曹世如是位传奇人物。
她曾凭一己之力,一手打造了霸占四川大街小巷的红旗连锁便利超市,年营收超百亿,市场份额直追美宜佳。
曹世如甚至还将门店开进了“中南海”。
“我为什么不能到中南海开超市?中南海里也需要方便的生活购物。”
2004年,当曹世如带领红旗连锁走进中南海,在这里开出中南海第一家超市,她如此回应外界质疑。
在她看来,很多人会觉得国家领导人很神秘,他们居住的地方好像高深莫测,但这些领导也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公民。
人们疑惑,她是否拥有显赫背景,才能把门店开进中南海,并说出这样的话。令人惊讶的是,曹世如家境普通,她所拥有的一切主要靠自身努力得来的。
她的出圈,更多靠一个“熬”字。
1952年,曹世如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与官二代完全不沾边,而且她学历也不高。
20岁时,完成中专毕业,就进入了当时成都的国营企业红旗商场工作,岗位还是一位底层的售货员。
家中没钱没权,为了出人头地,曹世如只能一直苦熬,老老实实的努力工作。
1991年,当她升任为批发经理,由普通员工晋升为商场主要管理人员,她已经苦熬接近20年。
好不容易熬出头了,时代还突然变了。
1992年,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随后要求各级供销社继续深化改革。
随着农村日用品、土产、农资和棉花等专营制度陆续取消,供销社逐渐失去垄断地位,加之改革不易,1992年至1999年,供销社全系统发生连续八年亏损。
随着供销制度被淘汰,红旗商场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小。
曹世如能够感受到的是,作为老牌国营企业,红旗商场在新生民营企业面前,有一种即将被淘汰出局的垂暮感。
到2000年,因经营不善,红旗商场一度欠下多达1000多万巨额债务,岌岌可危。职工工资也无法发出,许多老员工不得不被迫下岗。
按照最好的状况,已经在零售业苦熬近30年的曹世如,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辞职单飞,找到一份待遇不低的工作。
没成想,曹世如不按套路出牌,不顾亲人、朋友劝阻,打算接手这个烂摊子,力挽狂澜。
2000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48岁的曹世如决定,背负1000多万元的债务,脱离红旗商场实施改制,开始独立门户创立红旗连锁。
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时,企业的发展却并没有如同她的心境一般红红火火。起初,红旗连锁的发展并不顺利,走了不少弯路。
曹世如曾尝试过通过打折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也曾考虑过通过打广告形式,提高红旗连锁的知名度。
可在巨额债务面前,这一切并不切实际,毕竟红旗连锁并没有空闲的钱给她烧。那么,如何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吸引人流和打开知名度呢?
曹世如能够想到的招式是,打造“商品+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便利店之间的竞争,所售商品十分同质化。深知这点的曹世如,于是开始琢磨通过丰富增值服务内容,为企业吸引消费群体。
在她的带领下,红旗连锁率先在行内开拓了多功能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接连开通了公交卡充值、电费充值、燃气收费、数码冲印、驾校报名点等服务。
凭借这些便民服务,让红旗连锁“便利”特点深入人心,从不缺流量。2022年,红旗连锁实现增值业务收入就有多达32.87亿元。
在凭借“商品+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俘获一众消费者同时,曹世如还筹划了更大的“曝光率”布局。
曹世如的招式是,构建大街小巷的“品牌效应”。
都知道,无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均存在销售假货的可能,特别是早期市场监管还远远达不到目前的程度,假烟、假酒泛滥等。
为了给公众塑造出更值得信赖的品牌效应,同时彻底打响红旗连锁的名号,吸引更多的人流,曹世如选择用密集开店的手法,让品牌烙印深入人心。
她将成都定位为大本营,在市区里精耕细作,让几乎每个街区都能看见一家分店,迅速就让红旗连锁的品牌名声,走入了每一个成都人的心中。
2003年,当曹世如将红旗连锁开进中南海,更让红旗连锁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牛的便利店。
此后,她又凭借超1200家门店规模,于2012年9月,将红旗连锁推进资本市场,让其一跃成为“便利店第一股”,品牌名声得到进一步曝光。
曹世如同时借助“资本”招式,继续乘风破浪。
2012年,新开门店235家,门店共计1336家;2013年,新开门店 151家,门店共计1460家;2014年,新开门店170家,门店共计1577家。
到2015年之后,曹世如又相继收购了红艳超市、互惠超市、乐山四海和9010超市,进一步拓展了红旗连锁的门店规模。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红旗连锁共有门店已达3592家。此外,门店数仍在增长,当期新开63家门店,且公司全部门店均为直营。
根据欧睿数据,在2021年品牌便利店中,美宜佳作为全国性连锁品牌占据23.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红旗连锁市场份额为11%,位列第2。
仅靠直营就做到了行业第二,如果未来开放加盟,以加盟店形式进行规模化扩张,带动业绩强劲增长,目前已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期盼。
在牢牢把控四川便利店老大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的途中,曹世如已开始逐渐向省外拓展。
2020年9月,红旗连锁与兰州国资利民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经营设立“红旗便利”。截至2023年上半年,甘肃红旗门店数量已快速增长至97家。
疫情三年,红旗连锁还保持着业绩稳定的连续增长,营收规模一度突破百亿大关。
2020-2022年,红旗连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0.53亿元、93.51亿元和100.2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73%、3.29%和7.15%。
对于这样的成长,曹世如却似乎并不太满意。
自2016年之后,红旗连锁营收增速从常年两位数增长降至常年个位数增长,曹世如便开始显露“退意”。
2016年5月10日、6月15日,曹世如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76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套现约9.45亿元。
2017年12月,曹世如、曹曾俊母子又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16320万股红旗连锁股份转让给永辉超市,合计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2%,套现约9.47亿元。
2018年初,曹世如、曹曾俊继续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12240万股红旗连锁股份转让给永辉超市,合计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套现约7.1亿元。
经过多次股权变动,红旗连锁实际控制人曹世如占公司总股本55.475%,同步下降至为24.08%,仅略高于永辉超市的21%。
当前,随着红旗连锁公布,曹世如、曹曾俊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合计占公司总股本6.91%的红旗连锁股份转让给商投投资,并放弃其表决权。
同时,永辉超市也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占公司总股本10%的红旗连锁股份转让给商投投资。红旗连锁实际控制人更将由曹世如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令企业发生易主。
其实与大多数老企业家一样,今年71岁的曹世如一直面临二代接班问题。
曹世如的儿子曹曾俊,自2005年开始,便加入红旗连锁,长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而在此之前,为了培养自家儿子能够接班,曹世如花了很多的心血,给他创造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与领导、客户聊天谈判,带上曹曾俊;开店长会,将曹曾俊推上去讲话;从门店到配送中心,让曹曾俊轮岗等。
曹世如总是在不断鞭策儿子成长。
母子俩开始磨合却并不好。曹世如表示:“他听不懂我的话,我很急、很累,就骂他;看到他讲话时语言苍白,就不满意。”
曹曾俊对于母亲的决策,也不一定顺从。相比于其他下属,他说话会很直接否定曹世如。
对此,曹世如说:“他否定我时,我还是很不高兴的,我敢说大部分时候他是不对的。但他经常把我当成他妈,没有考虑我是他的领导,而我想的是他是我的部下。问题就在这里。”
即便儿子再不成器,曹世如最初却还是想让自己儿子来接班的。曹世如曾坦言:“作为一个母亲,我当然希望未来有一天儿子能承接我的事业。”
可这些年来,当有人建议曹世如退居幕后,放手让儿子干,她却认为不可。
她说:“这么大的企业哪里是谁都能驾驭的?如果他能真正让这个企业运作起来,我会马上离开公司。他们不知道,干部是长期锻炼出来的,儿子是拔苗助长上来的。”
曹世如还曾指出,儿子曹曾俊的开拓精神还需锻炼。她说:“做商业不能像守门将军那样,太稳了,会去创造东西吗?”
当前几日红旗连锁传出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控制权转让事宜,曹世如还在对外透露:“我多次说过,我不喜欢红旗连锁成为家族企业。”
曹曾俊想要接班,看似并非易事,至于他有多少能力,母亲曹世如或许一清二楚。
最终人们能够看到的是,随着曹世如母子不断对外转让股权套现,中国“便利店第一股”走向易主的命运。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