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政法合力 护航实体经济
梅州市委政法委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公安民警进企问需解难。何志林摄
检察机关举行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
法院干警对涉黑案件财产执行工作。
司法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
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
当前,梅州政法系统正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平安梅州建设、法治梅州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奋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苏区振兴,政法护航。即日起,《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推出“凝聚政法力量护航振兴发展”系列报道,透过一线调研,深挖创新做法,分析先进样本,讲好政法故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持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敬请垂注。
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项目奋战正酣。放眼梅州,各地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拓销路,冲刺上半年目标。同样忙碌不停的还有全市政法干警,他们进企问需解难、量身送法上门、打击治理犯罪,服务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保障就服务到哪里。
今年以来,梅州政法系统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立足政法职能,以“守护者”“服务员”“解忧人”定位,持续推出护企、惠企、暖企实招硬招,做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保障实体经济司法需求,助力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实体经济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大局、把握大势、科学认识市情、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政法机关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上肩负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维表示,接下来,梅州政法机关将充分发挥护航发展先锋作用,合力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政法担当和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梅政宣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策划:汤凯锋刘森元
统筹:唐林珍黄韬炜
硬核出击
当好平安稳定“守护者”
没有平安,就没有发展,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主力军,全市政法系统坚持稳字当头,一手抓细抓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好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化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过去一年,梅州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涉恶犯罪团伙72个,刑拘犯罪嫌疑人918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3.07亿元,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均排名全省第二。
奔袭辗转近2万公里,收集完善证据链条……近日,梅州五华警方快速侦破一起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对“零口供”的犯罪嫌疑人唐某平执行逮捕。
“我们在办理辖区某公司被破坏经营一案过程中深挖扩线,发现该公司原工作人员唐某平存在受贿嫌疑,但在审讯中他却始终矢口否认。”五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赖运扬介绍,为此,警方先后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及广东省深圳、佛山、东莞、惠州、清远等地市,查明了其向多家涂料供应商索要货款3%至5%作为回扣的犯罪事实,并对其执行逮捕。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面对当前“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经济发展局面,梅州实体经济发展更离不开法治的护航。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梅州公安机关共侦破商业贿赂、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高发多发经济犯罪案件14宗、同比上升27%,抓获涉案人员21名、同比上升14%,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4万多元。
在严惩危害实体经济发展犯罪过程中,全市政法系统还注重实现司法的刚性和柔性、力度和温度之间的平衡,让企业留下来、好起来,其对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疫情考验下的经济新常态中尤为凸显。
去年底,梅县区检察院对依法决定不起诉的某公司法人代表陈某进行上门回访,详细了解该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和司法需求,鼓励其放下包袱安心经营,并就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征求企业意见建议。
据悉,此前陈某在负责梅县区某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未经林业部门批准,将工程附近一山体林地削平整理成平台,并在平台范围内堆放建筑用的沙土,部分利用水泥硬底化,造成林地毁坏。
鉴于陈某非法占用农用地的目的是用于服务市政重点工程的配套设施工程建设,主观恶性较小,在案发后办理了临时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并进行了复绿,犯罪情节轻微,且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该院依法对陈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我将深刻反省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结果,同时也感谢司法机关的宽大处理,接下来将吸取教训、守法经营,加快工程建设,助力经济发展。”陈某说。
接下来,全市政法系统将进一步协调联动,深入排查整治影响经济发展、企业经营、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发案率,提升打击震慑效应,净化生产经营环境。
主动靠前
当好营商环境“服务员”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把脉,方能对症开方。
为此,梅州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市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迈开步子、下沉一线,深入餐饮服务业、旅游行业、制造业、建筑行业等受疫情影响和冲击较大的行业,摸排掌握行业情况、从业者诉求及其存在风险隐患,并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维稳工作,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平安稳定的环境。
攥指成拳,联动发力。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推进下,一场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调研大走访持续展开。
“我们对下属企业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运作管理,现在发现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有失控的风险,该怎么办?”在走访中,一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向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抛出一个棘手的管理难题。
“一是通过公司章程这个‘公司的宪法’来明确股东与经营者的职责,二是可通过签订对赌协议的方式,实现‘下属企业有干劲,控股股东有保障’。”该院民三庭庭长徐干忠当场给出两个建议。
不摆姿态、不装门面,主动靠前、问需解难,这样的场景在全市政法系统已经成为了常态。
兴宁市、蕉岭县检察院将法律服务工作站“搬”进当地工业园区,“点对点”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51名律师担任120多家非公企业工会法律顾问,32家律师事务所与9家工商联、60家商会对接,深入开展“法治体检”等活动;全市普法办年均举办“送法进企业”等活动200多场次……
抓住重点求突破,精准施策求实效。当前,铜箔、电声、水泥等产业已经成为梅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于此,梅州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持续探索,建立经济预警工作机制,构建实时预警的“经侦大脑”,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晴雨表”。
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张新权介绍,该项机制通过采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研判,形成经济犯罪形势分析、行业风险评估报告,可为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大数据参考。
“公安部门及时把我们所处行业、所在区域和产业上下游领域的风险隐患推送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营”在路上,“商”向优聚。
立足当好营商环境“服务员”,全市政法系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企业开办“无费市”,率先在全省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项目清单,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和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连续多年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突破创新
当好企业发展“解忧人”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没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立足当好企业发展“解忧人”,全市政法系统持续探索,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选动作”,推出了一系列暖企便企利企的实招。
“法院救活了我们企业,债务顺利解决了,200多名职工的饭碗也保住了。”梅州一矿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负债2.27亿元,同时受国际矿产价格不稳定影响,这家业务出口型的矿产企业,一度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执行法官了解情况后,为最大限度减轻强制执行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先用“活封”恢复企业生产经营,再多方协调引入战略投资方,最终促成企业破茧重生。
2021年,梅州两级法院先后出台文件,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积极促成和解、变更查封标的等方式1151件次,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促进复工复产。
这头,法院巧用“活封”“活扣”坚持“放水养鱼”,那头,检察院、公安局也协同发力,压减涉企“挂案”增量,护航企业“轻装”前行。
“所谓‘挂案’,是指一些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既不了结又不向前推进,出现‘疑案从挂’的现象。”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教导员古晓平说,这些“挂案”如绑在企业身上的绳索,阻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界人士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
鉴于此,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强化“警检企”三方联动,以推进涉民营企业“挂案”清理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定期开展会商,就化解进展情况进行相互通报,推动存量清理,最大限度帮助民营企业“松绑”“减负”,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涉企案件的涉案资金资产冻结清理整治工作,梅州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涉案财物专项清理处置,探索建立“阳光冻结”制度,组织对已冻结涉案银行账号开展排查清理,严格依法解冻无关账号,建立规范的申诉核查机制,倒逼资金冻结依法规范、精准公正、高效廉洁。
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方面,梅州市司法局同样不断发力提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294宗,复议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只有65宗,近80%的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阶段有效化解。
■链接
梅州“两院”出台措施
服务保障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近期,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梅州市人民检察院分别制定出台《梅州法院关于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下称法院《意见》)、《梅州市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检察《意见》),全面增强司法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效能。
法院《意见》围绕营造安全稳定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全面加强涉港澳台、涉侨案件审判工作、有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十五个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司法机制,解决促进梅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司法难题。
法院《意见》提出,要净化市场竞争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严从快审理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绑架等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慎用限制人身权和财产权措施,让企业家放心经营、安心创业。
法院《意见》强调,要加强科技型、创新型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创新权益保护,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进基层法院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试点工作,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法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完善“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法院+侨联”诉调对接机制,激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与梅州经济社会建设热情。
法院《意见》要求,要加强对大数据、物联网、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司法应对研究,主动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等司法服务。探索破产案件简易审理机制,探索区域司法服务一体化,探索在粤闽赣苏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产业集聚区设立诉讼服务点,探索建立法院干警与企业交往正负面清单制度。
翻阅检察《意见》,其聚焦依法打击涉企刑事犯罪、合力惩治涉企职务犯罪、强化涉企案件诉讼监督、加强企业产权司法保护、积极办理侵害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建立服务保障工业园区建设机制、建立实体经济领域涉法多发性问题预警机制等十个方面,着力打造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优质检察产品。
检察《意见》强调,要积极履行检察职能,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司法环境。要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惩治涉企职务犯罪,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企业产权司法保护,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职能,推进低产业用地再利用,引导土地资源优先支持实体经济。积极办理侵害企业知识产权犯罪,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发展。
检察《意见》提出,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坚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同等保护,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办案中优先考虑企业生存发展,更加注重依法帮助企业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依法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严格规范司法行为,严禁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严禁干预发案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干预企业合法自主经济行为。
检察《意见》明确,要健全涉企法治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建立服务保障工业园区建设机制,帮助企业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实体经济领域涉法多发性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发布风险预警提示,促进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