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现状调查:贷款竞争下的“挤出”效应
初春二月的一天,黄河边的夹河滩村道路泥泞。李伟(化名)是村里少有留下来的青壮年,靠买卖二手农机具谋生,在县城有房也有车。做这门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此他以不到6%的年化利率从当地农商行申请了贷款。
如果倒退10年,李伟想办贷款会难得多。而5年前,银行贷款利率高的超过10%,但他仍觉得现在不到6%的利率高。听记者说有银行的贷款利率低至3%,额度能有数十万元,李伟心动了,想把农商行的贷款置换掉。
与夹河滩相隔10公里的白云山村,气派的村委会映衬着整个村子的兴旺。每年仅靠种植西红柿全村收入就有上千万元,两家银行把网点都开到了村口。
这两个差别巨大的村子位于河南兰考,我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今年以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东中西部十余地市近百个乡村,观察农村金融现状。上述发生在兰考的故事,正是当下农村金融的“切片”和“缩影”。
十多年间,农村金融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