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脏手黑历史

(图/本报系资料照)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北农)26日改选董监事,农委会失去北农控制权,其推举的董事与青果合作社当选之2席董事全数竟退席抗议,导致之后讨论人事案的临时董事会流会,农委会还痛批台北市政府「霸道作风」严重伤害公司之正当治理。但其实,农委会干预农业组织的劣迹斑斑,才是真正的霸道作风。

农业组织长期以来政治倾向偏向国民党,所以成为民进党的眼中钉。绿营二次执政后遂处心积虑介入其运作,农委会过去使用的手段包括:

一、农田水利会模式。农业水利管理制度由来已久,主要都是由用水的农民自治管理,由水利会的会员自行调配水源。因水利会对选举有相当的影响力,民进党执政后强行修法,于2020年10月1日改制为公务机关,将水利会资产收归国有,直接任命各地处长,成为其酬庸工具,使得水利建设与水权调度大不如前。

二、《农会法》模式。2022年农委会提出《农会法》修正草案,打算由中央主管机关指派10至12位「专业理事」担任中华民国农会理事会之理事,借以插手全国农会。若通过立法,将进一步将手伸进各地农会及渔会,农业组织的自治机制将荡然无存。所幸在舆论高度反对下,农委会才被迫删除该提案。

三、补助要胁模式。尝试《农会法》修法一途失败后,农委会仍未放弃干预农业组织的企图,改以庞大的农业资源,尤其是农业补助款,交换农会人事权。就有农会高层表示,农委会直接要求农会需提供1/3的理事名额。

四、前北农模式。在柯文哲任台北市长期间,农委会主导北农,只要有关系,即使缺乏农产运销专业亦可担任要职,例如由44岁的「250万实习生」吴音宁任总经理、37岁的陈平轩空降为北农副总,硬塞新潮流系的翁震炘担任总经理,种种荒唐行径让公司治理精神荡然无存。

根据北农公布的股权结构,农委会与台北市政府均为22.76%、青果合作社9.48%、各级农会24.8%、农产品贩售商及其他20.19%。农委会加上其控制的青果合作社已拥有32.24%股权,本届北农改选原本被认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战,结果贩运商倒戈,足见农委会的作法与北农的经营已引发民股的高度不满。

恣意妄行的农委会不知检讨,还诬指北市府企图全数包揽常董之席次是霸道作风。但从北农的董事会选举正可看清,谁才是漠视农民与消费者权益的政治操作者?(作者为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