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没料到,刚投票制裁中国,中方就亮出一张王牌,四大车企抗议
德国在最后时刻下定决心,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措施的最终表决中投出反对票,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对华加征关税的提案最终通过。
在整投票过程中,跳得最高的自然要数法国,法国忌惮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不顾欧洲车企的实际利益也要挥舞起关税大棒。
中国和欧盟的磋商已经开始发挥了效力,最终投票的变化,证明欧盟内部的决心的开始动摇。
欧盟力推对中国加征反补贴税的理由,被多个著名汽车品牌质疑,不少国家担忧中欧贸易关系,干脆投出弃权票消极抵抗。
高额反补贴关税的终裁方案落地之后,中国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谈判,未来将会走向什么方向?
欧盟反补贴调查终裁投票
在欧盟进行终裁投票之前,中国商务部长专门到欧洲,与各国高层进行面对面交流,为阻止中欧关税之争,避免中欧贸易摩擦升级做出努力。
中国坦诚的交流,让欧盟激进的态度有所软化,欧盟承诺在投票结束之后,也会继续和中国保持沟通,继续就中欧贸易进行磋商。
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措施的投票表决在近日得出结果,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的10个国家赞同对中国征收额外的反补贴关税。
由于反对票没有超过半数,欧盟委员会最终通过了对华加征关税的方案,关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争论告一段落。
投出反对票的5个国家中,德国的立场尤其令人瞩目,德国在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制裁措施的首轮咨商性投票中,投出了弃权票。
这次最终投票,德国转换立场,坚定地投出了反对票,可见欧盟委员会的措施已经触及到了德国的利益。
一场投票,让欧盟内部的分歧矛盾纷纷暴露出来。德国、匈牙利等国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筑起贸易壁垒,寻求战略自主权的呼声开始高涨。
多数国家做起了“沉默的大多数”,在在表决中投出了弃权票。弃权本身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大多数欧盟成员国是不愿意跟中国进行贸易之争的。
中国已经用实力表明,在全球经济和汽车产业链条中,中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将中国车企拒之门外,对于欧洲的经济复苏没有好处。
西班牙在参观过中国电动汽车工厂之后,迅速改变了态度。原本西班牙是站在赞成对中加征反补贴关税这一边的,在最终投票中,西班牙转向了弃权。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让西班牙认识到,与其固步自封拒绝中国电动汽车,不如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先进的技术。
投票结果出炉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中欧贸易关系面临一道“坎”,即使带头反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法国,也开心不起来。
最高兴地恐怕要数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是卷起对华关税之战的始作俑者,白宫巴不得有更多国家跟美国的关税政策保持一致,欧盟的投票结果正中美国下怀。
中国车企崛起的核心王牌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散中国产能过剩的“洗脑包”,带头将中国产品拒之门外,对中国电动汽车更是严防死守,一口气征收了100%的高额关税。
此举等于断绝了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发展的路子,中国电动汽车的生产数据是公开透明的,欧盟认为中国接下来将会重点瞄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这种多少有点儿自作多情,中国电动汽车会进入欧洲市场没错,可是目前在欧洲汽车行业所占的份额实在不需要欧盟大大动干戈。
全球电动汽车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比起相互倾轧,合作谋求发展进步才是更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道路。
更何况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市场内部自己消化,出口到海外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欧洲市场数量更是有限。
美国在全球市场大搞霸权主义也就罢了,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但是欧盟放弃跟中国电动汽车合作的机会,实在是不明智。
欧洲有众多知名的汽车品牌都面临着绿色转型的问题,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的技术是无可比拟的,可以给欧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提案,平白给欧洲绿色转型增加的了难度,拖延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内部竞争激烈,出头的汽车品牌都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跟所谓的中国补贴无关。
之所以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得益于中国优秀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汽车工业产业链,还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创造力。
这些因素才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始终具有优势的核心王牌,本来这张王牌也可以帮助欧盟汽车品牌打一副好牌。
欧洲知名汽车品牌反对
欧盟委员会的短视,遭到了多个知名车企的反对,欧洲本土品牌大众和宝马纷纷反对欧盟对中国征收反补贴关税的做法。
这些汽车行业从业者,没有政治利益的纠葛,纯粹从经济利润的角度出发,更能反映欧洲汽车行业的真正需求。
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不能给欧洲汽车品牌增加竞争力,欧洲汽车品牌在燃油车上或许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有许多可以向中国借鉴的地方。
就连欧盟委员会自己也不能否认,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在欧洲汽车产业中发挥的作用,目前生产电动汽车需要的零部件,尤其是电池,中国产品无可替代。
欧盟对中国展开关税战,造成中欧贸易紧张,欧盟制造商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成本也随之高涨。
对中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到头来欧盟汽车制造商也要承担,影响的还是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
欧盟委员会说要给欧洲汽车品牌建立一个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实际的做法却让欧洲汽车品牌的处境更加困难。
大众汽车品牌CEO称,与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造成欧盟和中国电动汽车脱钩,不如转变关税策略,让中国汽车品牌用在欧洲投资的方式抵消反补贴关税。
这样一来,既能加强中欧汽车品牌之间的合作,又能给欧洲吸引更多外国投资,给欧洲本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法国和德国的对立态度
欧洲汽车品牌的想法不是个例,甚至有许多国家既想接受中国的投资,又想阻止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
在对华加征关税投票中投出赞成票的意大利就是如此,在投票之前,意大利曾到中国访问,跟中国达成了多项合作,对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也很有兴趣。
但是回到欧洲之后,意大利依然为了自己的私利,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坚定赞成加税的法国,和意大利的想法一样。
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有著名的老牌燃油车,他们没跟上电动汽车的发展,只能通过打压手段来给本国车企创造发展空间。
投出反对票的德国,跟中国汽车行业有密切合作,欧盟和中国展开贸易之争,德国这个“夹心饼干”当然不好受,在促进中欧合作方面,德国自然表现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