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电车报废电池运回生产国!刁难中国毫不掩饰?
为了针对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欧盟绞尽脑汁,一天一个想法。
最近又要求电车报废后,电池必须要运回生产国,看起来好像是全球平等,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欧盟这样做只是为了针对亚洲,尤其是中国。
近日,欧盟发布了一份二级配套法案征求稿,分别是建立电动车电池碳足迹核算及核查方法授权法案和建立电池碳足迹申报格式实施法案。
根据征求稿的信息,欧盟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指导相关企业开展电动车电池碳足迹核算及碳足迹申报。
欧盟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支撑《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中对于电动车电池碳足迹声明的要求。
这部法案也被叫做欧洲《新电池法》,发布该法案的目的也非常明显,就是为了保护欧洲市场,从而促进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但欧洲这次能如愿吗?
《新电池法》规定了新的工业电池、SLI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的强制性最低回收含量,并且废除了现行的2006年电池指令。
要求从法案生效8年的时间起,再生产的所有新电池中必须包含一定量的回收金属,回收的钴含量为16%,铅为85%,锂为6%,镍为6%,同时电池必须持有回收内容标签。
其实大部分人对该法案并不看好,欧盟看似这次打着环保的旗号,一切师出有名,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则法案明显偏向于欧洲市场,对于其他地区企业正常的生产和销售非常不利。
具体来说,法案中对材料回收的要求比例,并非按照全球标准,而是按照应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较早的欧洲市场测算的。
对于这个要求标准,连欧洲的很多电池企业都做不到,不少欧洲的世界级汽车大企业,在看到《新电池法》后都觉得心里没数。
看来欧盟为了针对中国,真是不惜自损八百。
为了完成碳中和的目标,燃油车必定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动汽车的电池能源布局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在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如今我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大国,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量和产能稳居全球第一。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70%的锂离子电池和99%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均由中国企业生产。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格局,已经从原先的三足鼎立到现在的一超两强。
2022年9月,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数据显示,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54.7GWh,宁德时代以19.9GWh的装车量位居全球第一,排在第二的是LG新能源和比亚迪。
同时在这份数据报告中,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榜单中,6家都是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59.4%。
而这还仅仅是2022年的数据,如今我国在全球电池的市场占比又进一步提升,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这一超两强的局面,自然说的是中国这个电池超级大国,和日本、韩国这两个电池强国。
而欧洲的电池行业,发展一向十分拉胯。
所以欧洲制定新的电池回收标准,看似会损害欧洲电池企业的利益,但实际上根本损害改不了太多,毕竟欧洲能叫上名的电池企业本来就不多。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欧盟更在乎可以伤到中国多少。
可惜的是,欧盟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对于电池溯源管理,我国比欧盟还要早7年实施。
欧盟《新电池法》官方客套话很多,其实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对电池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
不能觉得中国的电池行业把精力都放在了发展上面,肯定没想到回收等后续工作。
但实际上,我国早就有了一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溯源管理平台,在中国汽车产业大数据实验室,可以通过该平台看到每一块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信息。
从2018年的时候开始,我们国家每生产一块电池,它所有的溯源信息都会上传到这个平台,方便后续管理与查询。
目前该平台已记录有逾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2000多万套电池包,超过10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并上传信息,包括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退役、回收利用等100多项溯源信息,让国内的动力电池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
欧盟说的电池电子护照,其实就是我国的信息溯源,这一招还真的影响不到我国,毕竟我们是率先提出,并且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国家。
《新电池法》妄图制裁中国的第二点,就是想在回收上下功夫,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
但其实不仅仅是电池行业的圈内人,国内不少专家也表示,欧洲新电池法虽然是新的挑战,但实际上我国如果能够积极应对,从长远角度出发,反而会给我国电池行业带来转型提质的新机遇,从而实现中国在国际电池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由此推算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
这些退役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钴、镍、铜等元素和易燃的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但同时,这些退役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也是我国现在紧缺的材料。
当前我国超九成的镍、钴等电池原材料需要进口,而且这些原材料在近些年来的价格一路上涨。
按照欧盟新电池法的规定,我国出口的电池,最终还要由我国来进行回收处理。这可不是烫手的山芋,而是潜力无穷的宝藏。
动力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构成,其中大部分的贵金属元素都集中在正极,因此正极材料占到了锂电池材料成本的30%~40%。
通过高效回收的手段,不仅可以弥补前端资源的紧缺,还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原材料冶炼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举两得的手段。
有专业人士做过预算,如果我国所有的电池企业能够对退役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并且提高退役电池的回收效率,届时我国的电池将实现向低成本、高性能、高安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转变的新途径,尤其是正极材料的成本也将降低73.6%。
这样一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成本又可以进一步控制下来,那整车的市场售价也会随之降低。
靠着技术创新和目前的超高性价比,我国已经让不少欧洲人心动,如果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成本还能再下降,也就意味着可以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更多接受挑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