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智庫建議對大陸更強硬 備經濟制裁方案遏阻侵台
欧盟旗下智库「欧盟安全研究所」对新一届执委会建言,欧盟须从过去两年对中国处理俄乌战争的错误期待中醒觉,以更强烈措词重新校准欧中关系。图为示意图。图/路透
欧盟旗下智库「欧盟安全研究所」对新一届执委会建言,欧盟须从过去两年对中国处理俄乌战争的错误期待中醒觉,以更强烈措词重新校准欧中关系,并动用经济资源劝阻中国勿侵犯台湾。
时值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高层重组期间,欧盟旗下协助形塑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的独立研究机构「欧盟安全研究所」(EUISS)对主导欧盟未来5年行政的执委会提出10篇建言报告,欧中关系与台海议题为其中两篇。
针对可能发生的台海危机,撰稿学者刘亚伯(Joris Teer)主张「以准备经济冲突来防止(台海)冲突」,即欧盟国家可透过经济力量来协助、补充美国所带领的军事遏阻,以提高中国犯台的成本,劝阻北京动武信心。
他提出的做法,除了在欧盟最高层级达成一套强化美国所带领对中遏阻的行动计划,还有在欧盟已在进行的降低对中国依赖之外,另测绘出「反向依赖」,也就是厘清中国对欧盟产品、服务的依赖度,从而与美国等伙伴合作研拟对中国的经济施压点。
刘亚伯建议欧盟预先准备好贸易和投资制裁的方案,并在私下或公开场合向中国领导人强调侵台后果。为防止北京分化欧盟成员国,他主张欧盟各国官员应互相沟通讨论对中国画下的红线。
他举例,去年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访中后,曾传出马克宏私下对习近平说,若发生台海冲突「将迫使我们施加大量的制裁」,这个传言后来被马克宏的最高外交政策顾问伯纳(Emmanuel Bonne)在一场论坛上承认,就是欧盟策略的一个好示范。
刘亚伯指出欧盟经济遏阻的有效性,一是经济崩溃将冲击习近平最重视的政治稳定,二是过去两年中国对出口的依赖提高,增加欧盟的经济杠杆力。
欧盟国家可能会顾虑这些遏阻行动惹北京不快。刘亚伯直言,一旦台海发生战争,欧盟国家都将承受巨大后果,不论他们事前是否对中国祭出经济威胁,然而若能提前向北京警告可能的经济惩罚,就有助于降低连串毁灭性事件的可能性。
针对重新校准欧中关系,撰稿学者艾克曼(Alice Ekman)主张以中俄关系来界定欧中关系。她首先指出2年前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以来,欧盟决策圈对中俄关系有两个误解。
一是误以为中俄结合只是权宜之计,实则于今他们已是基于强烈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盟友;二是误以为中国会将欧盟看得比俄国更重要,并过度评估经济算计在北京外交政策上的重要性。
艾克曼指出,2024年敲响了欧盟对中国的警钟,如今是时候开始以更强硬的言词重新校准欧中关系。欧盟2019年提出对中国的三个定位「沟通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体制性对手」,现在应更强调后者,理解中国与欧盟不只在内部政治议题如人权、新疆、香港上立场相反,在面对国际冲突,尤其是乌克兰议题上也相反。
她认为欧盟不必再试图「说服」中国,而该表明未来欧中关系将以中俄关系为条件。面对北京对欧盟国家「各个击破」的分化手段,欧盟该做的包括强化理解中俄结盟、对中国强调后果、持续警告中国对俄出口军民两用产品、制裁协助规避欧盟对俄制裁的中国企业。
此外,欧盟应研拟中国持续进一步支援俄国和伊朗的长期因应剧本,对中国在中东和平所扮角色避免再犯过度期待的错误。
艾克曼提醒,欧盟与中国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对中国地缘战略全盘理解的基础上,否则不只将给俄国和伊朗更多时间威胁区域安全,也将伤害欧盟的可靠性。
无独有偶,布鲁塞尔欧洲暨全球经济研究所(Bruegel)也对新一届欧盟执委会提出建言,其中针对外交政策的撰稿人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同样主张重塑欧盟对中国的战略。
她指出,基于中国援俄和经济胁迫行为,欧盟对中国除了前述三个定位,应再加一个「威胁者」,并建议欧盟研拟一套跨大西洋的经济安全战略,与美国达成更多共同立场,同时将欧中经贸对话的内涵扩大到经济安全、阐明欧盟对台湾的立场和支持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