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企对中渐失投资信心

欧美各国对中国持负面态度者占比

在中国谨守「动态清零」政策的同时,欧洲企业投资的信心不断流失。中国欧盟商会指出,中国防疫政策缺乏灵活性和一致性,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直言,中国将政治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使许多企业寻求将投资移转至更可靠且可预测的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21日公布「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新冠疫情威胁之际,中国迅速复苏成为投资天堂,但由于当局固守防疫政策,严重影响商业发展。

政策方面,近来中国对国有企业补贴、商业政治化等情况加剧,再加上地缘政治紧张,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投资吸引力逐步降低。

过去四年,欧洲对中国主要直接投资皆来自少数的大型企业,在市场准入壁垒下,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在中投资企业则更加孤立,同时积极考虑其它更为稳定的投资选择。

在中国投资的美企同样悲观,上海美国商会6月公布调查显示,受上海封城影响,23%美企准备减少在当地投资,另有25%将延迟公司的投资计划。此外,约93%美企下调2022全年预测值,高达四分之一更较先前大减20%以上。

伍德克表示,「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市场正在萎缩」。政府不惜付出高昂代价,仍严格实施防疫措施、科技监管,甚至为了减排目标造成电力短缺。伍德克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何时放宽防控,明年有望放宽的说法属于乐观预测。

伍德克强调,尽管目前暂无增加投资计划,但欧洲企业仍愿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呼吁中国推动商业环境透明化,以对标企业承诺以及欧盟和美国的供应链相关新法。

另一方面,迟未放宽边境的香港同样受国际关注,据统计,今年第二季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仅59.1万人次,不足新加坡樟宜机场客运量的一成。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华许(Willie Walsh)21日表示,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摧毁香港航空枢纽地位,且其他地区已填补空缺,使香港难以重返过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