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英央行降息 箭在弦上

从今年3月以来,预期美国联准会(Fed)今年降息的时机愈来愈晚、幅度愈来愈小,且Fed与其他已开发国家央行之间的政策立场差距也愈来愈大。

已开发国家央行之前对抗通膨的作法几乎一致,但高利率对各国造成的冲击却大不相同。今年初以来美国降息的氛围愈来悲观,主因通膨下降的势头已经停顿,而经济依然热络,甚至不排除通膨与利率都再度升高的可能性。目前投资人预期今年内Fed降息的幅度,已经缩小到1~2码,对其他主要央行的降息幅度预期也同样缩小,但不像Fed那样剧烈。

欧洲央行(ECB)与英国央行的降息行动已箭在弦上,势必将比Fed更早降息。尽管这种操作对欧元及英镑汇率不利,但基于欧元区及英国经济压力沉重,因此两大央行除了降息之外已经没有多少选择。除非欧、英通膨及工资意外急升,否则两大央行已经准备于6月开始降息。

货币政策如登山,上山容易下山难;众人必须彼此协力,绑在一起,确保安全无虞。降息的过程也是如此,因为各国央行必须担忧本身的货币走势;如果利率降幅比其他央行大得多,很可能导致货币重贬。

各国在利率下降的过程中要想同心协力,前提是经济指标即便强弱有别,但至少必须走在同一方向。然而目前的情势显然并非如此。美国通膨黏着,令其他已开发国家央行难以伸展手脚,利率仍维持在高原区。反观各主要新兴经济体,由于之前比美、欧更早升息,今年来已经得到报偿,并陆续开始降息。

美国利率居高,影响力并非仅限于美国而已,例如最近日圆再度重贬便可见一斑。然而美国却迄未遭到明显冲击,目前金融情势仍跟2022年开始升息之前一样宽松,房贷利率也比六个月前回降约50基点,使3月新屋价格大幅上涨4%,也证明美国降息不仅无此必要,反而是危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