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携手蓝箭航天 探索科技文化新潮流
本报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泡泡玛特首次尝试和蓝箭航天跨界联名。2023年12月9日7时39分,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第三次飞行。
据了解,朱雀二号箭体首次涂装了泡泡玛特旗下人气IP SKULLPANDA“庭前墨梅”系列中的形象剪影,这是泡泡玛特首次和蓝箭航天跨界联名,后续双方还将共同开展航天文化衍生品合作,推出更多具备宇航文化含义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传播航天文化。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种跨界融合实际上是在增强品牌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进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升级。他指出,近年来,中国的民营航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所以社会各界都在寻找多样化方式,希望能够有效地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理解和喜爱中国的航天成就、文化和相关知识。
跨界合作
当下,大众对浩瀚宇宙越来越好奇,不少科技企业展开了进一步探索,而潮玩IP也正在不断向这一领域延伸。
据了解,泡泡玛特和蓝箭航天系列联名合作主题为“宇宙暗香(Enchantment in Space)”,其中宇宙代表蓝箭航天,暗香代表庭前墨梅,展示出人类与宇宙的奇妙连接。
除火箭涂装合作外,双方还将共同推出两款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纪念版徽章,徽章主体为“庭前墨梅”系列中的“观·沈醉”“风·袭息”与朱雀二号的互动场景。
专家指出,此次联名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和科技载体相结合,既表达了中式美学韵味,又展示出我国航天科技的硬核实力,向外界传播了“中国创造”强国的形象。
关于此次潮玩与航天领域的跨界合作,江瀚认为,这种跨界融合能够推动多方共赢的升级。潮玩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逐步在赢得年轻群体的喜爱,以泡泡玛特为例,其在国内的注册会员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此外,潮玩具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航天事业相结合,实现宇宙级别的“中国式浪漫”。这种结合方式可能为传播航天知识、提高青少年的航天兴趣提供新的可能性。
泡泡玛特方面表示,未来还将推出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让航天魅力流行起来,让宇航文化离大众更近一步。
航天文化新潮流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大众对航天知识、航天文化的了解需要和个性化需求在不断上升,航天文化也进一步繁荣。
“朱雀”再次腾飞,承载着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和追求,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航天的实力和风采。据悉,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为两级构型,箭体直径3.35米,全箭高度49.5米,起飞重量220吨,起飞推力268吨。此次试验结果标志着朱雀二号成为国内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民营液体火箭,标志着蓝箭航天率先迈入规模化液体火箭商业发射的新阶段。
泡泡玛特方面表示,通过将航天文化品牌和潮玩IP相融合,能够打造出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未来泡泡玛特将持续探索潮流IP和航天领域的跨界合作,以潮流化的创新形式助力传播航天文化。
近年来通过“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世界空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天宫课堂”等平台,航天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专家指出,在航天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也得到进一步激发,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亦有利于推动科技强国的建设。
2022年穷游网的调查数据显示,83.4%的旅行者关注人类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94.4%的受访旅行者对航天旅游感兴趣。
根据观察,航天事业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开始面向市场,从航天科普研学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还有多个品牌与中国航天IP联名,让“大国重器”有了颇具趣味的新型表达,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北京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小宋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有探索航天科学的热情,经常会买一些航天纪念品,包括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的模型,价格从上千元到几十元不等。
航天产业多元化
随着“航天热”的不断升温,相关产业也在加速发展。
红极一时的“冰墩墩”“蓉宝”等IP,也均有航天员形象款。泡泡玛特此前也曾发布多款航天主题潮玩产品,比如SPACE MOLLY月岩、MOLLY中国航天联名款可动人偶星尘、SPACE MOLLY天阙等。
从文创领域方面来看,突破了以往的纪念品范畴,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还出现了很多跨界合作形式。例如以航天主题IP的形式与大众生活类消费品和科技产品进行跨界开发,服装、饮料、日化等消费品品牌与航天内容输出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合法的授权链条联名、共同开发新品。
业内人士李睿认为,将航天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推动航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打造航天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新形式和新平台,有助于拓展航天服务领域的创新业态,有助于完善航天产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
在江瀚看来,航天的许多成就并未被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所充分了解。因此,社会各界都在寻找多元化的方式,希望能够有效地让年轻群体理解和喜爱中国的航天文化、知识和精神。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共在全国27个省区发展了85所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部分学校从航天领域STEM综合课程、PBL项目式学习和航天类STEM赛事等方面推进航天特色课程建设,基于跨学科的航天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多个学科。此外,还有航天科普剧、航天科技节、航天创客实验室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参与国家航天科研的机会。
(编辑:于海霞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