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沙国军事测量局 制作各式军用地图
传记文学第750期《舆光案与忆昔在舆光队的日子》
舆光案的建案执行是我国对国防技术援外、推动实质外交的辉煌扉页。前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测量署为舆光案的执行单位,协同海军总司令部、海军海洋军事测量局及中正理工学院等单位,派遣国军测量制图人员组成「舆光队」。
舆光队为遂行任务,设队部由领队(任期两年)统筹指挥全队之运作,同时也负责合作协定总经费之管理。另设一副领队由资深组长兼任,另有秘书、行政官、联络官各一位,以办理队部各项行政庶务。实际测绘业务执行则配合沙国军事测量局组织,主要设有制图、大地测量、航空测量、遥感探测、航空摄影、海洋测量及地图补给等七个小组。而为协助沙局测量学校之教学,也设有一教官组。另依专业需求,也陆续设了仪器维修、立体模型及数值制图等三个任务小组。
舆光案为因应沙国测量制图作业需要,组成「舆光队」执行十九年多期间,计派出有两百一十五人。军职人员原则上是以二年为原则,系考量其国内经管与历练之因素;但沙局需求考量则是表现优良、有经验,能长期服务最好,故其中有多人,不同时间,多次前往,当中也有军职退伍后,再转文职者,服务时间则较长。
笔者在民国七十六年八月至民国七十九年四月间,奉派到沙国参加「舆光队」,在沙国军事测量局的航空测量组担任少校顾问。在此,漫谈在「舆光队」服务之两年半的生活点滴,做一些回顾,整理出一些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故事。由于时间有点久远(距今已将近四十年),仅就记忆所及生活片段略述如下。
由于「舆光队」的成员到达沙国之时间不同,且服务时间有两年或三年之别;因此,「舆光队」的总人数随时会改变;但是,平均大概在二十几位左右。因为沙国使用回历,因此,每周四、五放假,其他时间上班。在上班时间,「舆光队」队部用一部中型巴士当作交通工具,由队部聘请的司机将所有队员送到军事测量局上班。
整体上,上班的状况,很单纯又规律。但是,每年碰到回教的斋戒月,就有点尴尬。按照回教规定,每天要作礼拜五次。在平时上班时间,军事测量局的沙国人员会去礼拜,然后喝茶聊天休息一段时间;在斋戒月期间,要照常上班,但是一般回教徒,白天不准饮食。然而,「舆光队」的大部分成员皆非回教徒,入境随俗,必须尊重回教习俗;所以,在斋戒月期间,上班期间若要饮食,则必须在办公室内关起门为之。
为了照顾「舆光队」同仁的生活,沙国在军事测量局附近租借一区透天厝(所谓别墅公寓)当作「舆光队」同仁的生活区。「舆光队」同仁概略可分成现役军、士官,及退役军官(包含中正理工学院退休教授等)。民国七十年代,国防部规定现役军官出国留学、服务不准携眷,因此,「舆光队」现役军、士官皆为单身赴任。所以,原则上每二至三位队员共住一间透天厝。至于,退役军官则可携眷赴任,每家可分住一间透天厝。
由于利雅德地区天气干燥、空气中含沙量很多,而且沙粒非常细小。为了防止沙粒进入房间,房屋的窗户皆装设两层玻璃。此外,为了保持室内有足够的湿度,资深的队员,都会提醒新来的队员,在室内要用空宝特瓶装水,放在室内的角落;通常,前一天装的水瓶,隔天即干。
为了解决饮食的问题,「舆光队」会从国内招聘具有烹饪专长的士官或雇员到沙国服务。同时,为了变化每天的餐点菜色,每月由同仁轮流担任伙委,负责采买及配菜(逢年过节,会设计新花样,如作糯米饭、煮汤圆、葱油饼等)。此外,照惯例,队部在每星期五中午会准备牛肉面(或葱油饼),给队员加菜、并招待在沙国服务之不同团队(如大使馆武官处、大漠案、医疗团、农渔技团等),联络感情,并解乡愁。
印象中,羊抓饭是沙国正式宴会的主要餐点,用一个大盘子盛装,下层为白米饭,上舖一只烤熟的全羊,旁边再舖上葡萄干、番茄及其他蔬菜。享用羊抓饭时,大家围着羊抓饭席地而坐,用右手抓起羊抓饭来食用。
通常,沙国的婚宴,也是用羊抓饭及矿泉水来招待宾客。值得一提的是,在沙国男、女宾客是分开在不同地方。此外,在民国七十七年九月间,当时的测量署署长林水沼将军,访问沙国军事测量局并慰问「舆光队」队员时,沙国就在利雅德附近的红沙漠准备羊抓饭招待之;当时,沙国的厨师就在沙漠里挖一个坑,将全羊烤熟。(三之二;摘自2024年十一月750号《传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