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访台 民进党噤声

(中新社资料照片)

第5次「拜习通话」未受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规画于8月访台影响,顺利于28日举行。但这项访问埋下的定时炸弹并未因此拆除,台湾身为访问地主国,并将承受最大的潜在风险与代价,民进党政府却选择缄默,不敢表态或提出建议,坐实了台湾对两岸及美中台关系不但已丧失主动权,甚至没有发言权。

以拜登及习近平的国家元首高度及战略定力,他们的对话不受单一特定事件影响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在中方强烈反对,扬言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严厉措施予以坚决应对和反制,我们说到做到」;而在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简报分析风险后,裴洛西仍未对是否访台做出最后决定。美国媒体报导,裴洛西订于29日起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台湾则列为「暂定」议程,因此,未来仍可能引爆外交、甚至安全危机。

以民进党「逢中必反」的意识型态,台湾应是热情拥抱裴洛西来访,现在却是陷入两难困境:如果裴洛西顺利成行,将是美国众院议长25年来再度来访,彰显美国的坚定支持,但可能招致中共的激烈报复手段;反之,等同屈服中共压力,将助长北京日后对台霸凌,甚至扩大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力与决定权。

西方媒体指出,中共这次反制的手段可能采取前所未有的具体行动,包括伴飞美国军机、设立禁航区、甚至封锁台湾海峡等,这些举动即使没有导致冲突,都将会升高军事对峙态势,颠覆原本就极为脆弱的台海安全形势,维持多年的台海现状也将逐渐裂解。

自《金融时报》披露裴洛西访台讯息后,立刻形成外交风暴,除了错综复杂的强权战略竞争、敏感的台湾问题、裴洛西作为第三号美国政治人物、个人浓厚的「挺台反中」、激烈批判中国人权等诸多因素外,最根本原因在于「时机高度敏感」。

8月休会期是美国国会议员出访的最佳时机,但裴洛西亚洲行适逢中共「八一」建军节、北戴河会议及稍后的二十大;而声望低迷的拜登则面对期中选举的严酷挑战,需要美中关系维持稳定,以扳回国内的政治颓势。换言之,两国元首都不希望节外生枝,打乱他们各自设定的政治议程,裴洛西仅具象征意义的国会外交也因此成为烫手山芋。

裴洛西访台风波引起美国学界热议,布鲁金斯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何瑞恩分析,在美国期中选举及中共二十大落幕后,美国国会可能进入领袖转移阶段,裴洛西仍可以议长身分访台,因此,她可在8月对台湾表达公开支持,承诺在未来适当时间访台。《华盛顿邮报》以「裴洛西应该去台湾—在适当时机」为题的社论就反映了类似态度。

裴洛西访台新闻曝光已超过10天,民进党政府进退失据,外交团队只能以尚未接获确切讯息为由回避表态。此外,外媒报导,拜登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没有与台湾当局咨商,或分享美国军方关切中共回应的细节,再度证明了民进党政府极端「亲美反中」只是自我边缘化,沦落到对国家安全利益都没有发言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