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凑而来的菜品,就别叫创新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压力大啊,又要出新菜了!”每每当餐厅老板开始要求上新,厨师们就开始犯愁,除了时令菜,还能从哪里找创新思路?

不如看看近期热门的同类型餐厅菜单?大家菜品大同小异,似乎并无过多新意。于是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隔壁菜系上。不是说融合创新是当下的潮流和趋势吗?嘿,就这么干。

看似创新,实则拼凑

酸菜鱼挺火,那就改用湖南自己的酸菜来做,称之为湘菜没问题吧?

啫啫煲火了,那就在啫啫鸡、啫啫鱼头里加些油渣、剁椒,算是符合湖南人口味,称之为融合菜可以吧?

听说最近流行烤乳鸽,北京烤鸭也很受欢迎?那就在蘸料里加上紫苏、辣椒,是不是立马感觉很有湖南特色?

又或者,在一些经典的湘菜中,加点“高档”元素,例如在血鸭、松茸烧肉里加些黑松露,又或是在祖庵豆腐中加上鱼籽酱。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似乎不蹭蹭热度,新菜就做不出来。

研发新菜真不简单

但你看老一辈厨师们在研发菜品时,可要讲究多了。仅仅从食材本身的搭配来说,就有颜色、质感、营养成分等多个参考要素,邓志明老师就曾经说过,“质感是菜肴设计的基础,是烹饪加工的方向,也是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菜品研发遵循着某些原则,一道菜在呈现时最好不超过三个颜色,配料不能抢主料的风头,食材味道是否融合……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厨师的深厚基本功,即对食材的充分认知和足够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选择烹饪手法,是煨还是炖,是炒还是煎。

而调味则更加讲究。过去讲究“一菜一味”,但即便是当下流行“复合味”,但也不代表调料放得就随心所欲。调味,同样讲究个主辅,例如一道菜的主味型是酸辣、香辣,还是酸甜、咸鲜,你总能明显的感知到,稀里糊涂“一锅炖”,实在也并非湘菜风范,更不像是湖南人直爽的性格。

拼凑式的创新,在短暂的流行过后,只会被市场遗忘。而能够成功留下记忆的创新融合,绝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拼凑。看这些年流行的创新湘菜,青椒炒海参、辣椒炒鲍鱼、剁椒焗帝王蟹,是从味型、搭配、烹饪手法等方面与外地食材进行融合的创新菜品,而祖庵豆腐、毛氏红烧肉等,则是基于传统老菜,从呈现、装盘等方面进行改变。

当然,若只把研发新菜当做任务,那么拼凑一下也无妨,毕竟消费者爱新鲜感,没见过的总忍不住要试试;但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如此“创新”,无疑是厨师对自己专业的轻视。若都以抄袭、照搬来研发新菜,你的专业性又如何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