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观点 | 柯文哲估4万人染疫死 防疫专家普遍不认同
品观点 | 柯文哲估4万人染疫死 防疫专家普遍不认同 | 政治
中央防疫指挥中心26日宣布,即日起将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居家隔离时间由10天减至3天、7天的自主管理改为4天的自主防疫(出门前需快筛阴性)。借此维持防疫量能,为与疫共存铺路。
首任疾管局长张鸿仁肯定指挥中心正视「与疫共存」的现实,但比新加坡还是慢快一年,去年7月,台湾刚度过5月的疫情高峰,新加坡就开始实施「与疫共存」政策,以完整接种疫苗来放宽防疫限制,最重要的是透过实践,逐步让民众熟悉并接受防疫新常态。
即使新加坡3月底放宽防疫限制,如室外不戴口罩,但单日确诊仍持续下降,近7日降到2千人,死亡人数持续在个位数,而台湾却是在确诊人数快速增加之际,被迫放弃清零,而且准备不足。
由于缺乏像新加坡的教育过程,台湾民众对于「与疫共存」未有共识,以致指挥中心至今仍不敢过快放松防疫限制。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26日公布的调查,二十岁以上台湾人中,四成五赞成台湾现在就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政策,四成六不赞成,呈现严重分歧。
张鸿仁指出,日本目前对于无症状者就是采取不隔离的政策,借此保持收治量能,集中力量收治重症者。日本近7日平均日增确诊为4万人,但死亡人数则控制在40人上下。
对于未来的防疫方向,张鸿仁认为,首先要由中央集权改成地方分权,清零当然需要中央集权,但与疫共存就要将防疫权限下放给地方,例如南投确诊人数比北北基桃少很多,可以继续坚持清零政策,但北北基桃就可以放宽防疫限制。
彰化县卫生局长叶彦伯26日表示,未来匡列策略朝向只要「戴口罩」、「打满三剂疫苗」,即便是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可评估免于居家隔离。
张鸿仁称赞,彰化县是全国第一个以「打过三剂疫苗者」作为是否隔离标准的县市;首先实现「地方分权」的防疫精神。
除了地方分权外,张鸿仁也主张「民众赋权」,给予民众更大的防疫自主权,例如,自己是高风险族群(老人和孩童),就应自主减少外出,避免接触,同时在家中先购置血氧机,减少缺氧死亡的风险;如果自己是低风险族群(年轻又打过三剂疫苗),那就可以维持较正常社交。
张鸿仁指出,民众应该接受家庭医师制度,有病不要直接到大医院,可以先接受家庭医师的检视,或是透过网上医疗平台咨询,把医疗量能留给重症者。
对于台北市长柯文哲预估,年底前,台湾将有逾400万人确诊,其中有4万人死亡,多位防疫专家都不认同。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举香港的数字反驳,由于老年人接种率偏低,香港在这一波疫情中的染病致死率约为0.78%,也就是100万人染疫,其中有7800人死亡;柯文哲说400万人染疫,其中有4万人会死亡,等于致死率是1%,台湾防疫会比香港差?恐怕很多专家都无法接受。
洪子仁认为,只要能维持收治量能,台湾的新冠染疫致死率应该在0.2%至0.4%之间,换言之,每百万人染疫,死亡人数在2千至4千之间。
洪子仁指出,扩大匡列、加长隔离天数,必须与社会承受程度互相平衡,根据防疫模范生纽西兰的经验,在家庭中与确诊者接触才需要隔离7天,其中的第3和第7天快筛,阴性即可解隔离;至于家庭之外的密切接触者,则完全不需要隔离;至于新加坡的密切接触者则是不需隔离,只要进行5天的自主监测,也就是每天出门前自主快筛阴性。
根据纽西兰和新加坡的经验,洪子仁认为,密切接触者只要居家隔离3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