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观点|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关心僧侣的教育与长照

品观点|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关心僧侣的教育与长照 (图/品观点提供)

在帝制时代,中国佛教曾多次遭到政治迫害,发生「教难」;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佛教依旧遭到政治的干扰,甚至是迫害。

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11月5日演讲「中国佛教的使命与未来」。(宋秉忠摄)

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5日受邀在「当代儒佛与人文关怀大师系列讲座」上,演讲「中国佛教的使命与未来」;他提到,中国千年的王权思想根深蒂固,民国建立后,政府宗教事务主管换了人、改了职称,但对于管理佛教的观念依旧是「王权」。

西方基督教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敢去动教堂财产及传教士,但是佛教的处境就截然不同;净耀指出,各地政府、军阀强占寺庙,变成政府办公室、仓库、学校,僧人被迫还俗,甚至被强押当兵,全国到处可见。

星云法师在「民国佛教史」中提到,1911年,天童寺敬安法师等人创设「中华佛教总会」,初步提出保护寺产、振兴佛教的口号;太虚大师则提出佛教教产、教制、教理的三大革命,发表《整理僧伽制度论》,设立武昌、闽南佛学院及汉藏教理院,创办《海潮音》、《人海灯》、《佛化报》、《佛化新青年》等杂志,乃佛教革新运动最着力者。

国民政府迁台后,治政对佛教的干扰并未中止,就连被誉为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的印顺法师(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也因为所着《佛法概论》被诬指为「隐含共匪宣传毒素」,而被迫写自白书承认错误。

除了王权思想对佛教的干扰外,净耀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宗法家族制造成中国佛教的「家庭化」、「传子不传贤」,特别是在关键的庙产继承上。

净耀指出,过去宗教团体所购置或受赠的不动产,因无法登记在宗教团体名下,被迫自然人名义登记,结果就出现住持亲属是寺庙所有人,在住持过世后,侵占庙产、驱赶僧侣之事。

就算寺庙所有人是僧人,也会因为「怀璧其罪」,遭到社会上有心人的算计,以致名声被毁,庙产沦入私人权贵之手。

因此,在净耀等人的长期奔走呼吁下,得到内政部长徐国勇的支持,而于今年5月20日由立院三读通过《宗教团体以自然人名义登记不动产处理暂行条例》,在条例施行后2年内,宗教团体可提出申请,借由嘱托不动产更名或限制登记之行政作为,保全财产不会沦为私有。

不过,宗教团体若为寺庙筹备处、不动产尚未缴纳移转税赋或为耕地的情形时,则只能在《条例》施行的10年期间内,暂时冻结登记名义人处分该不动产。并未完全满足宗教界的期待。

全国宗教联合发展基金会今年1月9日的第5届第6次董事、监察人联席会议曾建议政府,将10年的登记期限放宽到20至30年,以便宗教团体能从容处理复杂的不动产变更登记。

这也是为何净耀在演讲时形容,《条例》只解决佛教庙产变更登记「一半的问题」。

净耀曾在2019年5月22日率团访问梵蒂冈,并与教宗会面;这次会面给他最大的启发就是,天主教对教士、神父的职前教育远非台湾佛教界可及。

净耀发现,有人佛经没读几本、佛教基本教义也不懂,就剃头出家成为「法师」,甚至因为根本不懂「法师」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精通佛法,能为俗众解说佛法者),而自封「大和尚」、「大法师」,破坏佛教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不过,僧侣也是人,也有「色身」,会老病死,如果他们也要担心生活,又如何能够提升佛教的信仰品质;因此,净耀近来多次与其他佛教长老会谈,如何来落实僧侣的长照需求,希望将来能更进一步推广到在家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