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运动的四个阶段十项任务理论
乒乓球号称中国的国球,喜欢看乒乓球的国人,大概超过了3亿人。
直接参与乒乓运动者,据说有8000万人。
但是,乒乓专业球员,估计不会超过3000人。
在我国,除了这3000名专业乒乓球员对打球的四个阶段十项任务有清晰概念,并能按要求做到外,3亿球迷对四个阶段十项任务要素,没有任何概念。
让他们说出四个阶段十项任务的名字,都办不到。
8000万球员中,至少有7990万人,不知道乒乓运动分四个阶段有十项任务。
很多业余乒乓球友认为,打乒乓球很简单。
不就是球过来后,用球拍挡过去嘛。
这个说法,在我们这个世界乒乓王国、全球乒乓强国相当普遍。
我们愧对乒乓王国这个称号,更愧对国球这份荣誉。
乒乓运动四个阶段十项任务理论,是笔者经过数百万次打球实践、十多年潜心研究,提出的观点和理论。
乒乓运动的四个阶段是指:前期大脑活动阶段,前期身体准备阶段,后期身体执行阶段,后期身体还原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大脑活动阶段,有七项任务。
即在乒乓比赛中,每一板球的打球动作,在身体动作开始之前,必须开展观察、判断、思考和预测、决策、干扰对方判断、训练应变能力、培养良好心态七项大脑活动任务,也叫心理活动任务,主要是决定这一板球该怎么打。
乒乓比赛,首先要完成观察任务。
发球,要观察对方站位的远近、正反、身体重心高低、击球时的发力杠杆、肘部位置、手腕位置、球拍的前后拍型、左右拍型、上下拍型等“敌情”信息。
接球,同样要观察对方发球时的站位远近、正反、身体重心高低、击球时的发力杠杆、肘部位置、手腕位置、球拍的前后拍型、左右拍型、上下拍型等“敌情”信息。
其次,要完成判断任务。
发球,主要是根据观察到的“敌情”信息,初步判断发什么性质的球,对方才攻不了、防不住。
接球,要判断对方会发什么性质的球或者接出什么性质的球的五种球性。即是正手还是反手,是长球还是短球,是上旋还是下旋,是高球还是低球,是快球还是慢球。
第三,要完成思考和预测任务。
发球,要思考和预测,应该发哪几种球,对方攻不了;发哪几种球,对方防不住。发球还要预测,对方可能会接到什么位置,思考下一板我方该怎么接。即打一板要想三板。
接球,要思考哪一种球应该该怎么接,包括站位在何处,用什么发力杠杆、肘部位置、手腕位置、球拍的前后、左右、上下拍型等因素必须考虑清楚。接球还要预测,对方下一板球可能在哪里,我方该怎么应对。同样是打一板想三板。
第四,要完成决策任务。
发球决策,是从思考好的三种或者三种以上发球方案中,选择一种你能够做到的最优方案。
最差方案,对方不能攻;
中等方案,对方防不住;
最优方案,我方可直接得分。
接球决策,同发球决策。
注意:决策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也要考虑对手的实力。要像做计划那样,选择一个跳起来就能完成的目标。
但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给自己下达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选择用霸王拧方式接球。
也不能过低地估计自己,明明可以选择直接得分的方案,却选择了较低要求的方案,错失了进攻机会或者调球到对方空档位得分机会,等于将攻球机会、赢球机会让给了对手,自己最终输球。
第五,要完成干扰对方判断任务。
要善于运用非常逼真的虚假动作欺骗对手,干扰对方判断,误导对方决策。
第六,要完成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任务。
要善于应对出乎自己意料的各种球,比如判断错误的球、擦边球、擦网球等。
第七,要完成心理素质训练任务。
要训练自己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
第八,在第二阶段,前期身体准备阶段,要按照决策要求,做好身体各部位发力准备任务。
主要是完成身体发力支架的建设工作。
包括脚腿支架建设、腰髋支架建设、肩身支架建设、肘臂腕支架建设、指掌支架建设。
第九,在第三阶段,后期身体执行阶段,要完成身体发力支架的运营工作。
包括握拍与控拍、运身、运拍、运球四项具体任务。
第十,在第四阶段,后期还原阶段,要完成身体各部位的还原工作。
乒乓运动的四个阶段十项任务理论,主要以乒乓比赛为基准确定。
在非比赛的训练状态,我们基本上不需要观察,不需要判断,不需要思考和预测,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决策,更不需要干扰判断、不需要应对突发事件、不需要进行心理素质训练。
乒乓训练,对乒乓运动第一阶段即大脑活动阶段,基本没有任务要求。
所以,我们很多球员在训练时打得不错,到了比赛时,就打得一塌糊涂。
因为我们缺少了比赛所需的七项大脑和心理活动任务的训练,缺少了70%的考试内容的掌握,而且是最重要内容的掌握。
大脑和心理活动的成败,即第一阶段七项任务完成的好坏,决定第二阶段准备动作的成败。
第二阶段准备动作的成败,又决定第三阶段执行动作的成败。
第四阶段还原动作的成败,决定下一板准备动作和执行动作的成败。
乒乓运动的四个阶段十项任务,环环相扣,一个也不能少。
少一个,运动的链条就会中断,打球的效果,自然会强差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