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更换、原班人马回归,影视续集的变与不变?

今年上半年是国产续集剧拍摄的春天,先后迎来《大江大河3》和《唐朝诡事录2》的开机,多年没有动静的《庆余年2》《白夜追凶2》也相继官宣开拍,待拍剧方面《赘婿2》《长安十二时辰2》以及《琅琊榜3》等续作也吊人胃口。

续作时代来临,但好续作难产,一面是粉丝的翘首以盼,一面是狗尾续貂的“宿命”,在国产剧集质量整体向精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这些待拍待播续集能否打破“续集魔咒”?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问题。

质量下滑主创变动

平台依然愿意买单

对于国产剧续作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口碑、品质的延续性。纵观此前那些开播之前就期待值满点的续集作品,真正热度口碑双丰收的寥寥无几,从《法医秦明》系列、《河神2》到《少年派2》大部分都难逃质量下滑的厄运。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主创阵容的变更。第一部剧大火后,续集就很难凑齐原制作班底,一是演员片酬与档期问题没能妥善解决,二是演员红了会担心角色固定而避开此类剧。而演员更换,观众难免会与前作比较、先入为主的印象也会影响续集的热度。比如《无心法师2、3》《河神2》《将夜2》导演、编剧、主演等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换血,不仅质量一落千丈,也很难再吸引原作粉。

剧集爆火之后,会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和投资方,“创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编剧和导演等内容把控者的话语权可能会被削弱,影响续集的整体质量,制片人侯鸿亮在采访时透露,《欢乐颂2》推掉了一半广告后,还是被观众吐槽广告植入太多,出现了“注水剧情”。

由于国产剧的制作模式,不像英美剧那样有“季播”的概念,演员无法多年专注于一个角色,主创在做项目开发时,也缺少前瞻性、长久性,续集的产生往往是根据市场反馈决定是否继续做下去。创作周期上难免仓促,后续口碑可想而知。

然而“续集魔咒”,并不能阻止平台开发续集的决心,对于平台来说,续集无疑是他们手中的一张“安全牌”。前作既然已经在市场获得成功,拍摄续集也就理所当然,它不仅比再开发新项目更省时、省力,还更具有品牌效应,前作经过市场检验,投资续集也会降低风险,且在宣传方面不需要重新进行概念推广的续集。此外,观众的抱怨多在于对剧集质量的担忧,而非因为“续集“本身。关键在于,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只有真正高质量的续集才能脱颖而出。

变:打破“续集魔咒”的艰难尝试

因此,近几年平台和制作方开始在续集的开发上进行探索,虽然目前还不能说,总结出了成功的创作方法论,但起码它们走出了几个方向,各有特点。

首先,就是利用原作的品牌效应,从同一IP衍生进行系列化开发,打出“宇宙”概念。

比如,在《小别离》聚焦“低龄留学潮”大火后,柠萌影业就开始有意识打造“小系列”,观众因此又在《小欢喜》中看到董文洁和方圆组成的“高考家庭”。既避免了主创凑不齐的问题,又与原作保持了一点关联性,既不会浪费“IP”价值,又不会造成单一故事的审美疲劳。

数据方面,根据CSM35城数据显示,《小别离》播出期间收视率共计11天夺冠,网络播放量累计高达46.8亿次,其搜索量位居百度风云榜电视剧榜TOP5,百度内地剧人气榜第三。而《小欢喜》以13.08%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电视剧剧霸屏榜第一;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的最新收视率也双双破1,云合数据正片有效播放量也达41.8亿。

其次,是套拍模式,即一次性拍摄完成所有续集。

比如,2017年《欢乐颂》大火之后,腾讯宣布继续开发《欢乐颂》系列电视剧,同一批演员,同一批编导和制作团队,但却是全新的故事演员和人设。《欢乐颂345》一次性拍摄完成,共历时228天。虽然《欢乐颂》系列后续的口碑有较大争议,但此举无疑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原班人马和故事的延续性。

其三,是统一版权、提前规划。

比如,《鬼吹灯》系列,《鬼吹灯》IP的影视开发,一度曾呈现出混乱的状态。直到2015年企鹅影视买下八部《鬼吹灯》的网剧改编权,并宣布将逐一开发上线。并从《龙岭迷窟》开始,开启了多部连拍的季播剧规划,确定了潘粤明、张雨绮、姜超组成的固定演员阵容,在上一季和下一季的内容上稳定衔接,为后续留一个可能性。即便是某一季的口碑出现问题,主创也能在下一季中及时修改。也就是说,主创有了试错的机会。

从这些尝试中可以预见,续集开发必定会成为国产剧集市场的一大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这种趋势之下,可以预见,从储备IP到开发续集,“可持续发展”或将变成影视行业选择项目的一个衡量指标。

不变:精品化的战略布局

不过制作方们想借此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还需要一个累积和沉淀的磨合过程,而在视频网站的付费模式引导下,内容的精品化竞争同样在加剧着,续集制作的进一步蜕变。

从最新开机的续集项目可以看出,各大平台都在争抢热门续集的独播权,独播已经成了各大平台的主流播放模式,优质大剧的版权已经成了各大平台的必争的东西。例如《大江大河1、2》原本是在爱优腾三家播出,《大江大河3》则成了爱奇艺独家。另外还有些续作更换了播出平台,例如《长安十二时辰2》从原播出平台优酷,变成了芒果TV,版权争抢异常白热化。

另外,降本增效为剧集精品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这几年平台把优质资源全都集中在头部内容上,这对于制作团队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上,专注剧集内容质量。对于续集的开发平台也不再盲目跟风,最近开机的续集项目,在拍摄第一季时就在为下一季的开发做准备,且第二季前期筹备都用了较长的时间,一般都等到剧本完善、演员档期谈拢后才宣布开拍,为剧集质量保驾护航。

原班人马的稳定性、延续性,给商业化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符合长视频平台IP化思维和IP化运作的战略思考。尽管面对的市场竞争更激烈,但同时出“爆款”的概率也逐渐增加。

结语

续集是影视产业的一个重要符号,它要求一个产业运营的框架来提供创意、网罗明星去复制成功的要素,在这一点上,欧美显然是非常有经验的。而现在国产续集也开始走向成熟,说明了从业者对影视行业的市场化已经形成共识,剧集的多维属性也在被慢慢强化,这是国产剧集对于产业规律遵循的尝试,相信在明年国产剧集将迎来续集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