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險少年中介教育基地 教團建議採「香港群育學校」模式

教育部等主管机关昨日说明少年犯辅导机制,图为教育部长潘文忠。梅花新闻网提供

教育部等主管机关昨天(18日)在立法院讨论少年犯辅导机制,对于还不适合回到学校的曝险少年,将规划社区住宿型中介教育基地。不过教育团体认为,「中介教育」精神跟「矫正学校」不同,且最重要就是要让曝险少年脱离原来接触的不良组织或环境。

「教育部规划的中介教育,宛如空中楼阁!」国教行动联盟指出,教育部昨专案报告中,并未提到评估之后尚不适合回到学校的曝险少年,其过渡居住的社区住宿型中介教育基地,要如何规划?国教盟认为,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受教权,另一方面也要能使此类学生有效脱离原来接触的不良组织或者环境,重新建立依附关系,建议可学习「香港群育学校」模式:白天以教育人员为主,上课学习,放学后由社政系统接手,方能有效发挥辅导功效。

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对本报表示,「香港群育学校」是学校系统,校长是教育人士,学生白天上学,一样维持受教权即课纲精神,下午有社政系统辅导,另外也有家属楼,家属可以探访甚至可以一起住,不会让曝险少年觉得跟外界隔绝。

王瀚阳说,过去曝险少年是住在矫正系统的矫正学校,但这其实不适合曝险学生去住,因为矫正学校是以矫正为主,现阶段的矫正学校、性剥削的中途学校,本质上都是矫正、辅导,视学生为「犯错者」,希望学生改正。但这不是中介教育的精神。中介学校应该符合CRC(儿童权利公约),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受教权。

香港模式为何下午还要辅导?王瀚阳说,主要是希望曝险少年可以脱离过去的环境,香港群育学校这方面做得满成功的,经过行政辅导之后,这些少年跟外界是没有脱节的。此次割喉案郭姓少年最大问题就是有很多帮派朋友,甚至有时候晚上还不回家,没有脱离原本的不良环境,因此很难真的做出改变。

国教盟也指出,曝险少年进入中介教育前应有完整个案评估,包括应由少保官汇整社政、毒品防制、帮派犯罪等专家意见后,借以决定个案学生是否适合回到学校,或者应进入中介教育;若适合回到学校,也应邀请学校专责负责该生的辅导老师,有完整的个别辅导计划,而非找校内不相关的人员做做形式。国教盟强烈建议应该由三级辅导(学校之外的专辅人员)直接介入,成为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推手。

梅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