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跨越式突破,中国品牌开启多元“出海”新时代
来源:中国经济网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伴随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问鼎全球,中国汽车出口也实现跨越式突破,并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这背后则是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中国品牌应坚持长期主义,树立谋长远、树品牌信誉的长远发展理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尤其近十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跨国车企借力中国市场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展开回顾与盘点,今日推出第六篇:汽车出口跨越式突破,中国品牌开启多元“出海”新时代。
据《日经中文网》日前报道,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1万辆,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对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今年前6月中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比日本高出78万辆。这是继去年上半年和全年之后,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度超越日本,继续位居全球汽车出口首位。《日经中文网》称,日本与中国的出口量差距正在被拉大。
近年来,伴随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问鼎全球,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以丰富的产品种类、过硬的产品质量收获了市场广泛认可,市场份额不断获得突破,影响力持续提升,并推动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出去”。
来源:中汽协
跨越式突破,稳居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超越韩国,位居日本和德国之后;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攀升至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更是跨越两个百万级台阶,达到522万辆,同比增加57.4%,打破了日本连续七年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进一步攀升至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8月出口量达到377.3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1.8万辆,同比增长12.6%。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增加60万辆。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国内市场总体增速开始变缓,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出海”和升级的新机遇。“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正在引领着全球向电动化转型,而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历程中,‘出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来源:中汽协
崭露头角,中国品牌多元“出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突破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的“出海”方式正变得愈发多元,通过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加快国际产能布局。
作为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双料”冠军,比亚迪近年来在全球化发展上不断实现突破,正逐步从最初的电池、电子业务“出海”,以及以新能源公交、大巴等产品为主导的商用车“出海”,发展为以乘用车为核心产品的新一轮“出海”。
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六大洲、8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今年7月4日,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举行了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由此开启比亚迪全球化新篇章。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截至8月,比亚迪今年海外市场销量超26.3万辆,同比增长125%。
来源:比亚迪
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中国品牌,长城早在1997年便以皮卡出口中东拉开了品牌“出海”的序幕。20多年来,长城坚持“长期主义”,聚焦“ONE GWM”品牌战略,逐渐形成集研、产、供销为一体的“生态出海”体系。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更多是机会性市场,贸易型的“出海”。从去年,长城开始生态出海,服务先行,真正面向当地消费者,包括整体的衍生生态,属于战略性的出海。
目前,长城汽车拥有全球用户超1400万,海外累计销售超170万辆,海外销售渠道超1300家,形成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布局。2023年,长城海外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今年1-9月,长城海外销售324244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
来源:长城汽车
此外,奇瑞、吉利、上汽、广汽等中国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取得了良好发展。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与海外市场需求和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机遇挑战并存,坚持长期主义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有着广阔的“出海”前景,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
“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汽车出口出现了连年增长的势头,一些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基础不牢、经验不足、外部环境严峻、真正的国际竞争态势还没形成等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在张书林看来,如何树立谋长远、树品牌信誉的长远发展理念,如何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增加的贸易壁垒,如何处理多家企业在同一国家的竞争关系和应遵循的原则,如何解決外向发展融资集资困难等,是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陈士华建议,中国企业需要制定海外中长期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有效引导企业“出海”;政府应支持企业参加海外展会,建立体系化能力,包括完善售后服务和金融支持;建立海外的政策法规交流体系,提供市场数据和分析,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有力指导;提升认证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降低出口认证成本;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重视海外合规问题,树立良好的中国品牌形象。
“国际化是汽车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跻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中国品牌车企实施国际化战略,根本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和品牌。”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因此,应该坚持长期主义而不是短期主义,坚持本地主义而不是投机主义,坚持联动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坚持正和思维、用户思维而不是零和思维、隧道思维。(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