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馆开放名琴研究 台大教授戴桓青:秘密就在木材

奇美博物馆乐器厅「提琴展区」透过展览与出借,让乐迷或音乐学子有所启发,也让流传4、500年的提琴,发挥深远影响力。(奇美博物馆提供)

史特拉底瓦里名琴动辄百万美金起跳,这位义大利工艺巨匠所制作的弦乐器音色杰出,是几百年来顶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最爱。几世纪来无数琴师想复制他们的工艺,从材料、造型到施工方法,但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喜欢古典音乐的台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戴桓青以科技研究手法提出论文表示,秘密可能来自于木料的处理。

台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戴桓青表示,在研究过程,他获得奇美博物馆在修复小提琴的琴颈与碎屑,再加上国外收集的其他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大提琴与瓜奈里小提琴的刨花碎屑,发现提琴木料里有经过包括铝、钙、铜和其他元素的化学处理的证据,「这也许是巧合,但我不确定这两位大师是否事先知道化学处理会影响琴声。」戴桓青说,这些木料很可能是被伐木工人浸泡在矿物质中,作为防侵蚀的手段,透过时间让这些化学物质与木料起了作用。

从小学小提琴但不精专,却让戴桓青打开了研究提琴的开关,「小提琴家们经常觉得这些古老的小提琴比起其他琴,更能自由振动,能让音乐家们表达情感。」

戴桓青2000年毕业自台大化学系,2009 年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2010到2012 年任哈佛医学院暨麻省综合医院博士后研究员; 2012 年起任台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戴桓青表示,这两年他还是会继续研究小提琴跟古琴,希望还可以继续发表,「现在已经可以知道,时间越久,小提琴的状况越好,古琴也一样,可见这是古人的智慧累积。」戴桓青说,越能了解前辈的智慧与工艺,重新发现文化背后的道理,「我们的研究结果都对外公开,希望制琴的人看了研究可以获得一起启发,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