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老母亲们的心情还好吗?

今天跟同事出门办事,路上聊到买新年衣服的事情。她说:“昨天带着女儿去商场买衣服,刚买完女儿的衣服,发现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一看成绩,我立刻没有了买衣服的兴致:不买了,回家。”

唉,娃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老母亲过春节的心情啊。

娃若考得好,老母亲心花怒放,买起东西来也格外顺畅。

娃若考得不好,心情一落千丈,好几天提不起精神头。若是娃明年面临小升初、中考或者高考的话,那老母亲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估计更会加重。

“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以后的生活才能幸福。”这恐怕是很多家长的心理。

参加高考,升入一流的大学,就好比找到了通往成功大门的通行证,大概率是过上经济比较充裕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无忧,我们的老年才能过得舒心。不至于等到退休后,还要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去接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孩子。

说实话,我就是这样想的。

跟我一个办公室的两个同事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的不同,现在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其中一个同事的孩子初中时学习成绩就在中下游,高中没考上,同事花钱让孩子读了高中。高考成绩自然不怎么样,同事又花钱让孩子上了个专科学校。毕业后,托人情、找关系,好不容易进入我们这里一个事业单位做一个合同制职工,收入能有正式职工的一半左右。

另一个同事家的孩子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没用父母操任何心,收入还很可观,不但毫不拖累父母,还能让父母出去旅个游、给父母买点高品质的生活用品。

两者相比,感觉差距真的很大。

1、崩溃的妈妈

有一个朋友,女儿才上四年级,就开始叛逆了。

她说,她全职在家就是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没想到孩子一点也不省心,学习不怎么样,还老跟她顶嘴。

昨天,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出来,她一看:三门课没有一门过80分。

“考这么点,你丢不丢人?”批评完孩子,她自己就开始哭了,她觉得自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却是失败的结果,令人难以接受。

全职妈妈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成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生存价值全部绑定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一旦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值,就会有溃败的感觉。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妈妈深夜跳楼自杀了。

这个妈妈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她生活的所有焦点都是围绕这孩子的小升初考试。孩子之前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六年级上学期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有厌学情绪。这个妈妈几乎牺牲所有休假时间带孩子奔走于补课之间,她每天督促孩子的功课,关注孩子的分数排名,但是孩子却越来越抵触,跟她冲突频繁。

有一天晚上,妈妈跟孩子因为学习的事情发生激烈争吵,妈妈撕了他的卷子, 剪烂了他的书包。后来妈妈跟家人说今晚要到客房睡,安静一会,却没想到发生了这种意外。

这些家长的表面行为看似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我认为实则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和孩子存在价值的否定。

2、学会接纳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无论他是丑还是俊,是聪明还是笨,我们都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完全接纳他身上的所有,包括缺点。

但是当孩子慢慢地长大,我们对他的爱却开始有了附加条件:要学习好,要懂事,要听话。如果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不高兴,就会忽视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生他养他的初心是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不是吗?那我们应该关爱的是他这个生命,而不是他考试得了第几名。

我知道,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我自己的女儿从初中时优异的成绩到现在毫不出色,这两年她循序渐进的退后,我的接受过程也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能完全无条件地接纳她。

但是,无论她的分数如何,我都不会批评她,也不会因为她考得差而取消她本来应该得到的新衣服、她假期内玩游戏的时间。无论她成绩如何,我都不能否定她是我珍爱的女儿这件事情。

我们往往是很容易接受自己平庸,但却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我们老是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最闪光的那一个。

而实际上,很多追踪孩子拍摄几十年的纪录片显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孩子最终都会是跟我们一样的平凡,甚至还不如自己。

接纳孩子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父母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

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或许能在家里为全家人做出一桌丰盛的晚餐; 能帮助妈妈照顾弟弟;能独自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有的孩子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其他的领域上面。他不擅长考试,并不代表他一定会过得不幸福。

作为父母,我们要清楚:能给孩子找到他的优势并帮助他加以发挥,让他成就最好的自己才是优秀的父母,而不是非要逼着一条鱼学会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