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遗症,震荡了三周,定睛一看,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
上周三之前,我感觉自己到达了一个焦躁的顶峰。
初三开学以来,因为学校不再分层,且考试频次增加,老师的鼓励和刺激力度增加,大考小考娃的数学一直处于被吊打的状态。
每次看到他七上八下过山车一样的成绩,我都会很焦虑,初三了,说不着急是假的。
更要命的是,我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任由他在被吊打的漩涡里越陷越深,变的颓废。
因为我的想要解决问题的所有提议都是会给他增加负担的,所以都惨遭拒绝。孩子想要的是无痛学习,可是“臣妾做不到呀”!
而且大人着急孩子又听不进劝导的时候,难免会爆发冲突。看着孩子陷在每天早上都不愿起床,即便每天都睡了八小时以上还是没有精神,不吃早饭,勉强出了门也是低头耷拉脑,像个霜打的茄子,我难受极了,还担心他搞垮身体。
总之就是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两个月,果然如意料之中,他期中考试考的很差。
期中考试之后的两周,我的一些提议依然没法落实,然后我自己身体又确诊了疾病,需要手术,两相叠加,让我再一次体会了中年人生活的艰难,至暗时刻到底是什么滋味。
束手无策之下,我还是鼓起勇气想请教一下孩子以前很信任的老师。但可能因为是期中考试之后,老师们似乎很应激,我本意是想私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精神状态,老师们可能担心家长的问责,总之就是目的不同,沟通很难达到效果,还惊动了孩子,让他更为反感我的介入。
和学校沟通后,我突然清醒了,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谁也没有自己更了解他,而且我不应该过于急迫地想要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
这个过程中,和会员群里一个家长沟通比较多,她年龄大一些,更有耐心,我们经常见面聊天,她觉得我可以给她很多启发,她也给了我很多安抚和具体的帮助,比如可以尝试如何解决学科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增加营养等等。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的,孩子升学考试这条路,我们都是孤独的家长,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益友,而不是只是为了刺探信息目的过于功利的搭子,互相分担一些烦恼和焦虑,那是很幸运的事。
上周二物理考试孩子又是一个低分,还是他觉得自己学的很好的内容,我更焦虑了,时间宝贵,现在已经不是低分高分的问题,是你找不到解决方法,一直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孩子状态一直不好,就会一直陷在恶性循环里,不仅影响一两个学科而是会影响学习生活所有领域的问题。
转折出现在上周三。孩子的一个日常数学测试得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算是合理的分数,应该是正常发挥乃至比应得的还要好一点。
我正在寻求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来了,这可太好了!
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孩子明显状态好于平时,我赶紧实事求是地表扬了他。但他还是有点失望地说,依然没有得到老师发的奶茶,我说,没关系,在妈妈心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给你买了一杯你最喜欢的芒果喜茶。
之后的两天,孩子状态都不错,早上多少会吃两口我准备的早餐,晚上放学回家还敲完门和我躲猫猫。借此契机,孩子状态有了一些转变,后续多想办法关心他,让他感受到妈妈不是只关心成绩,而是更关心他的状态,齿轮就会慢慢转动,朝着有利的方向运转。
孩子状态好了一些,有笑脸了,我感觉一直压在自己心上的大石头好像消失了,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实际上,和两年前乳腺做手术相比,这次生病的我都没啥感觉了,甚至有些麻木,反正可以做手术解决,哪怕是大手术。
但是我也没想到孩子的事情给了我那么大的压力。有压力这事儿吧,我觉得也不用避讳,没啥不好意思的。只是,如果身在外围,我都感觉到了压力,那么孩子作为局内人,可能承受的压力要远比我们更大。
为什么说这个事情呢?
昨晚我们的家长分享活动上,提到关于孩子压力的问题,我临时穿插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感觉这个分享还是有一点新东西的,现在再详细写一下,希望能够带给和我一样正处在一个比较痛苦的时期的人一点启发。
这个分享是关于如何看待压力的。
没有养育实践的人一看现在的现象,比如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和活动,填满了课外班的周末和假期,课间不上厕所埋头作业等等,都要大呼这比996还残忍,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呀。
但是我们都高考过,也都进过“考试训练集中营”的高三,回想起来,你当时有觉得不能承受吗?好像也没有,虽然枯燥,但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
我们现在觉得孩子们压力大,是从我们一个中年人精力不济、工作生活琐事繁多的状态出发去看一个生活简单精力充沛的孩子的生活的,有时候可能是自我代入了。
实际上,孩子们的压力可能不是来自体力精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这一点成年人也一样,比如你每天都在996,但是工作永远给不了你想要的成就感,天天加班做的方案,做完就被领导批评一顿,你想想你还会生龙活虎吗?
孩子也一样,如果他们很努力,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哪怕这种努力在大人看来是完全不够的,这种努力只要一直得不到正向反馈,孩子们的状态就会比较萎靡。
然而,我们现在的升学考试体系,除了第一名以外,其他人永远都还有进步空间,而且也没有人能够永远站在顶峰不被取代。
小的波动问题不大,大的波动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可怕的是一个一直拔尖的孩子突然掉队,抑郁辍学有一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孩子萎靡退步,家长焦虑担心,恶性循环下去。所以,要打破这个循环,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孩子到底是因何而累。
如果孩子得到的是比较正向积极的反馈,现在很多学校的强度其实还不足以压垮他们,真正压垮他们的是精神上的疲惫和感觉看不到希望。
现在的整体大环境和学校环境我们个体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家庭环境。
所以这个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就是我们自己本身确实能够放下对成绩对升学的一些执念,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有的孩子确定更适合学习,而你的孩子可能恰好不那么适合学习。
学习成绩虽然是学校评价体系的绝对评价指标,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和欣赏一个成绩没那么好但是有别的优点的孩子的好处。
这一点说着就像一碗鸡汤,但是你实际试一下就知道,其实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这个评价系统里受益的人,这个系统的价值观是嵌入骨髓的,现在突然让你不再去用这套价值观去衡量一个想在这个系统里胜出的人,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挑战很大。
那怎么办?
以爱为盾,抵御环境的各种侵扰。
心理学上有个原则,谁难受谁改变,如果你比孩子更难忍受压力,那么只能你去改变,多培养耐心,多付出细致入微的爱,去包容一个孩子的弱点,去等着他慢慢成长。
抑郁休学的孩子一部分是突然从顶峰跌落,无法适应。还有一部分是家庭疏于关注,看不到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没有早点关注孩子状态早作调整才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
所以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并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信号。
其实,孩子沉迷游戏、上课睡觉、不爱上学等等都是一种信号,如果他还在学校宣扬打游戏,炫耀游戏晋级成果,证明孩子还有在乎的东西,如果他什么都不在乎了,不在乎成绩,不在乎迟到,玩游戏也没兴趣,那才是麻烦大了呢。
对家长而言,我们一定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孩子出现任何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一定是我们。但是我们也多半没有自己以为的豁达,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所以需要修炼,自我成长。
当我在和孩子无法沟通,所有人都以为我只是在乎他的成绩时,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告诉孩子,我希望你努力,不仅仅是因为成绩本身能够带来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好好学习能让你不在小小年纪就进入一个不好的环境,你觉得去技校你能对付得了很多混混一样的同学吗?如果需要打架,你能保护得了自己吗?
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吃过苦,所以知道学习更容易,但是如果你非要去吃苦,也希望等你长到更结实更强壮了再去吃那些苦。
孩子听到这里时还是有所触动的。
当外部的所有人都在质疑和怀疑我们的动机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不能怀疑和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真切的爱,否则,事情就真的无解了。
身在一个逃无可逃的系统之中,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不做系统的帮凶而已,认识到这一点,还蛮凄凉的。
以上。
中年人的时间,都好像被压缩了一样。再有一个多月,我又要虚长一岁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