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台南地下古河道 艺术创作转化城市溪流议题

▲台南400文化治理特展「我们从河而来:流域文化.千年共笔」,16日于台南市美术馆2馆举办黑水潜行工作坊成果发表会。(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一起潜入古都台南地底,发现府城地下河川的丰富生命力与先民生活旧貌!台南400文化治理特展「我们从河而来:流域文化.千年共笔」,16日于台南市美术馆2馆举办黑水潜行工作坊成果发表会,将黑水潜行队在2024年3月,走入因台南都市开发而潜入地下的古老溪流—福安坑溪,并把探勘成果化为艺术创作展出。

黑水潜行队由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助理教授高俊宏,及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颜世桦共同领军。黑水潜行工作坊先由颜世桦执行长以建筑的角度切入,透过套叠航照图与日治时期地籍图、历史地图,寻觅消失的城墙与城市溪流现址,再由文化治理特展策展团队、高师大跨域所成员与台南市立博物馆组成的潜行队队员,实际全副武装潜入司法博物馆地下箱涵化的河道弯腰行走。

过程中不仅采集到旧食器碎片、旧护岸剥落的建材、贝壳等,更观察到老鼠、蜘蛛、大肚鱼、土虱等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提醒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这条隐没地底的古溪流还存活着,让队员重新思考水文与城市生活过去曾紧密交织,也提供我们面向未来气候与环境挑战的可能解方。

团队在成果发表会中,将实地探勘的经验与研究结果,转化为艺术创作作品,展出包含摄影作品、雕刻、陶器,及动态行动展演等多元形式的作品。黑水潜行队的带领者们也在现场进行对谈,分享打开城市河道后所发现的问题,共同讨论城市与溪流共存的未来蓝图。

高俊宏表示,当代艺术中的河流实践过去已有不少案例,不论是淡水河、浊水溪或曾文溪,艺术与公共议题的接轨,显现出艺术家面对本土意识演变的历程,不仅只有关注个人感知,更会连结到庞大整体的生态体系。发表会中艺术家刘秋儿进一步分享自己从2022年开始的《西流河》计划,透过地质的观察与现况采集的方法,了解岛屿的漫长历史。古都基金会执行长颜世桦则指出,基金会自2018年起投入福安坑溪调查,重新将水带回到城市历史与生活中,是一个可以想像、可以行进的方向。

台南市立博物馆表示,作为「台南人的博物馆」,筹备「我们从河而来:流域文化.千年共笔」特展的过程,奠基在地深耕的溪流网络调查,透过不同领域的视角,探索城市地下溪流,将城市水文化融合艺术创作理念与手法,期望透过展览重新审视城市水文历史、流域环境和生态的复杂关系。

甚至将黑水潜行发现的生态成果与台南溪流的状态拟人化。特展将于7月9日(二)在台南市美术馆2馆1楼登场,内容精彩可期,展览期间同步规划多场工作坊、地景走读、国际论坛、万物议会与电影播映会等丰富的系列活动,更多活动资讯,欢迎至脸书搜寻「我们从河而来:流域文化.千年共笔」粉丝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bornbytheriver)查询。